何俊峰
摘? 要: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數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課堂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基本陣地和主要場所,高效課堂則是發揮數學作用與影響的基礎與前提。所以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勢在必行。對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從提煉教材問題、利用信息技術和優化教學評價三個維度出發,分析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和具體方法。
關鍵詞: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高效課堂是每個教師不懈努力的價值追求,因為高效課堂的構建能夠為學生營造和創設良好的學習條件,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和信息,獲得全面的發展。所以,廣大的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把握教育發展變化的基本趨勢,以科學的觀念為指引,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與革新,從而讓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得以順利構建和實施。
一、提煉教材問題,深入拓展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問題可以說是十分重要且關鍵的要素,因為問題的設置與提出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動力和支撐。所以說,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地轉變過去單向傳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嘗試從數學教材課本的重點、難點知識內容中提煉出具有啟發性、趣味性的數學問題,并把握適當時機向學生提問,以發揮出提問的作用和影響,形成對學生的有效驅動,促使學生主動展開對問題的分析與探究,實現思維的有效拓展和提升。
例如,在教授《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深刻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同時加強學生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課程特點,筆者采用了探究教學法。上課后,筆者先引出一例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們的思維,然后,筆者再讓學生們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同時結合已學知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這個過程不僅考查了學生們對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審題能力,幫助學生們加強了一元一次方程解題的解題技巧。這樣,筆者通過提煉教材問題,深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利用信息技術,加快學生理解速度
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即時性等特點,能夠促進知識實現從抽象到形象的轉變,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和認知,以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繼續堅持與時俱進的意識,通過各種方式來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和信息素養,從而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來輔助教學,將知識以圖像、動畫、影片或者音效等形式呈現出來,營造出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帶給學生多樣的感官沖擊,有效優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加快學生的理解速度,提高數學課堂知識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軸對稱圖形》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掌握做軸對稱圖形的方法,考慮到課程中涉及到的抽象知識,筆者決定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上課后,筆者先為學生們簡單介紹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并讓學生們嘗試作出簡單平面對稱圖形,然后,筆者再通過信息技術將軸對稱圖形的細節進行深層講解,幫助學生們進一步掌握軸對稱的知識。這樣,筆者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速度。
三、優化教學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自信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所給出的直接反饋,能夠讓學生更加清醒、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評價,改革過去單一的成績評價模式,積極構建并實施科學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多元方法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最終結果,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以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使學生能從中受到鼓舞,具備對學習的強大自信,從而助力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實施。
例如,在教授《二次根式》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條件,但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忽視了對學生們的評價,導致學生們對自身知識掌握的情況模糊。所以,筆者會在課堂中根據學生們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們認識到自身的情況,同時鼓舞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另外,筆者還會針對學生們在課堂中的表現對學生們進行評價,以此提升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筆者通過優化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信。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的創建對于各個學科來說是一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因為構建了高效課堂才能夠展現出學科教學的魅力與價值,讓學生獲得知識、情感與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需要以科學的觀念和先進的思想為指引,巧妙地結合數學學科特征和學生的認知情況來展開思考和探索,以全面落實提煉教材問題、利用信息技術和優化教學評價等方法和策略的運用,構建全新的課堂教學結構體系,喚醒學生的潛能,順利構建起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靜芝.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策略[J].學周刊,2016(22):50-51.
[2]徐克偉.淺談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2016(3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