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講授語文知識中,將新的教學技術加以科學化運用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教師只有從創新的角度出發優化教學過程,才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主要從理論層面就語文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資源的應用整合措施進行詳細探究,希望能夠為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良好推進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資源;整合
教師在教學中面對新一輪的教學改革,轉變教學的思維觀念顯得愈來愈重要,教師只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才能滿足高質量教學的要求,才能為學生良好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實際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當中,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是關鍵,這是將信息技術資源應用價值體現出來的重要基礎,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一、信息技術應用提高自學素養
教師應結合實際語文課程教學狀況,設計出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案,將傳統僵化的語文課堂動態化地呈現出來[1]。小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中,由于思維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較為被動。為促進學生發展,應將信息化技術融入語文教學當中。
如講《題西林壁》這一課時,教師將信息技術加以靈活運用,將抽象的古詩內容形象化地呈現出來,學生在觀看后能夠對古詩的內容有直觀了解。古詩文是小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主要是因為古詩文的內容比較抽象,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所以學生在理解上會存在很大的困難。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能將抽象的學習難點通過新的教學方式加以呈現,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通過信息化技術,將古詩文的內容通過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對于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有著積極意義。將《題西林壁》當中的情節通過圖片的方式進行展現,教師為學生講述生動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主動地思考,也會對古詩文的學習方法有所領會,從而提高學生古詩文學習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述相應的知識內容,以學生為中心優化設計教學內容,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化資源,這對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有著積極作用[2]。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學習程度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創新的學習方案,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小學生由于年齡相對比較小,所以在理解語文知識的時候會存在障礙,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以及方式,將現代化教育技術和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
如講述《秋天》一課時,教師為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需要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為學生良好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教師從理論層面優化設計教學方案,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真實的秋天的景色,讓學生在觀看之后能夠發現身邊的秋天也是比較美麗的,通過音、視頻的結合應用,調動學生視聽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對學生綜合學習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
三、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知識
語文課程教學質量提升需要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優化設計教學方案?,F代化教育技術和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創新了教學的模式,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當中要充分注重,這對實現高質量的教學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學生的素養培養是比較關鍵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優化教學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可持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語文課程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科學運用信息化的技術,為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基礎。教師要將信息技術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學習素養提升。例如為學生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內容時,為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將信息技術資源與課堂充分融合,為學生呈現動態化的課堂,教師在為學生制作課件內容的時候,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豐富的知識呈現,為學生可持續學習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總之,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下,語文課程教學的質量有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制定新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學習發展打下基礎。信息化技術應用是新鮮的方式,能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打下基礎,同時也能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馬亞軍.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J].文學教育(下),2020(9):60-61.
[2]黃樂靜.信息技術為課堂推波助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