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敏
【摘? 要】文化是民族命脈之所在,能夠帶給我們諸多民族自信和持久的力量。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使命,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基于此,本文站在學前教育實踐分析,結合主題活動、民間工藝和傳統節日等方面探索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希望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學前教育;滲透策略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在歷史的洗禮中,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被延續至今,成了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學前教育作為兒童的啟蒙時期,在這一階段滲透傳統文化是基礎,也是重點。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為幼兒的成長指明方向,并支撐著幼兒的進一步發展,繼而為幼兒民族自信的形成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好準備。因此,有必要探索在幼兒園教學中融入一些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滲透傳統文化,為幼兒文化自信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借助主題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在傳統的學前教育中,主題活動的設置相對單一,很難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甚至有時候都沒有一個寬闊的表現平臺支撐。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以傳統文化為元素的主題活動,是學前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載體。多樣化的主題活動可以讓幼兒走進多元化的領域,以不同的知識和技能探索提升綜合能力。為了發揮主題活動的重要意義,提高主題活動的實踐價值,教師可以結合時代發展和學生成長需求,在主題活動中滲透文化知識,拓寬主題活動的范圍,采用多領域引導幼兒、鼓勵幼兒,激發幼兒參與主題活動的主動性,引導幼兒自主探索主題中包含的豐富的文化知識。例如,為傳承傳統文化,可以在教學中融入誦讀經典活動。首先,設置“我愛讀經典”的主題。通過搭建分享的舞臺,鼓勵每一名學生走上舞臺,與其他幼兒分享自己喜歡的作品。然后,結合幼兒的表現,選擇性地引導幼兒誦讀經典。通過誦讀經典,一方面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潛移默化的引導中滲透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可以解讀更多經典內容,拓寬幼兒的文化視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有針對性地選擇對幼兒有吸引力的經典作品供幼兒閱讀。在誦讀中,引導幼兒在感悟經典的過程中提升文化素養。
二、融入民間工藝,滲透傳統文化
民間工藝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反映了中華兒女的智慧,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文化素養的重要素材。為傳承民間工藝,可以組織幼兒一同探究民間工藝,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幼兒教學中需要結合傳統工藝吸引學生的興趣,并將這些工藝融入幼兒的生活當中,滲透傳統文化,讓幼兒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美,并產生民族自豪感。例如,以剪紙為例,在講解傳統文化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融合剪紙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當幼兒主動了解剪紙藝術的時候,可以適當介紹剪紙的來源。在引導幼兒實踐探索中,幫助幼兒領悟民間藝術中的傳統文化。通過科學的引導,豐富幼兒的實踐體驗,加深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
三、借助傳統節日,滲透傳統文化
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中國發展中,節日在傳統文化發展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更是加強幼兒對傳統文化認識的重要途徑。我國擁有豐富的傳統節日,不同的節日中包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能夠豐富幼兒的世界,讓幼兒在發展和實踐中體會傳統文化的奧妙。同時,多樣化的民族傳統節日的滲透,還可以激發幼兒的愛國熱情,豐富學前教育的內容,讓幼兒在實踐和探索中深刻地領會傳統文化的精神。例如,在重陽節時,可以帶領幼兒走進敬老院與老人們歡聚一堂,并傳授給幼兒尊老愛幼的傳統文化觀念。講解重陽節的由來,引導幼兒領悟重陽節的深刻內涵。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弘揚民族文化。通過組織幼兒走進傳統文化習俗,點燃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為傳統文化的傳遞提供良好的支撐。
四、結合游戲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在學前教育中,游戲是極具影響力的一項活動,而且絕大部分的幼兒活動都是以游戲為基礎完成的。通過游戲引導幼兒,符合傳統教學模式的要求,更利于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游戲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例如,在開展幼兒活動的時候,可以開展具有傳統意義的游戲,如成語接龍、跳房子、丟沙包、丟手絹等,加深幼兒對民間游戲活動的認識的同時促進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在游戲之后,可以組織學生圍成一起,并為學生講述教師兒時的故事,以激發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學前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是值得幼兒教師重視的問題。傳授基礎知識固然重要,宣揚傳統文化也很有必要。將傳統文化的傳承納入幼兒園教學活動之后,幼兒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中,會逐漸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逐漸成為一個懂文明、有個性的、適應時代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黃輝.基于新媒體的傳統文化在幼教中的應用策略[J].出版廣角,2016(5).
[2]盧夢婷,石安旦,王一嬋等.探索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幼兒教育之中的新模式[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