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屹吉
摘 要:小學生的數學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對概念和公式的學習,而是旨在通過數學學習幫助學生建立創新思維體系。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活躍、富于創造力。數學課程中引入的新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提高學習的熱情,建立嚴格的科學方法,培養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其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并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觀地位,通過教學策略的建立和應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通過不斷探究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首先對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涵義進行介紹,然后對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設計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2C-0098-0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很重要。這對于激勵學生學習基本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發展思維模式有促進作用。
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是數學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最重要階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優化教學設計,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個性和心理特征,積極發展和創新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加強引導,通過科學的方法,例如情景構建,小組學習等方法擴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改善課堂教學質量,進而為他們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一、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涵義
探究性學習是指從科學領域和現實生活中選取主體作為課程研究主題,并為教育學生,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礎,尤其是對學生情感和創造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從而優化教學方法和學習過程。
施瓦布教授認為,學習與一種學習活動相關。學生通過自愿參加學習活動而獲得所需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能夠為理解科學概念和探索世界奠定基礎。小學數學研究,主要是根據現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已學的知識進行不斷總結,獨立進行研究并通過合作交流,解決一些困難的問題或任務,以了解有關此問題的更多信息。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獲得數學知識以及對知識的深刻理解、感知以及研究問題的基本技能,可以促進學生探索和發展。
二、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確定問題
創建問題情境是指,在特定情況下提供有關問題的線索和信息。通過研究數學問題,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為學生提供體驗,改變學生當前的認知結構,使研究的方向清晰且探索活動不斷發展。
但是,當前的教育研究實踐并未發揮任何作用,這是由教學缺乏針對性,數學技能和趣味性不強導致的,沒有充分發揮創設情景教學的作用。
例如,在“角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讓同學們說出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有角。然后,讓同學們拿出一張紙,折一折角,再讓同學們看一看,角的特征有哪些。最后,讓同學們拿出筆畫一畫角,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同學們對角有更加深刻地了解。
(二)動手實踐,開展活動
學生當前獲取的知識與客觀現實沒有直接關系。他們與諸如文本、圖形和表格的抽象處理有直接接觸。他們沒有實踐經驗可以體驗,而探究性學習是非常強調實踐性學習的,要求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做。這種“真實體驗”是基于研究學習的重要目標。通過這種學習,學生將獲得“如何獲得知識”的經驗,提高他們的知識和技能。
因此,在課堂上進行教育時,教師需要制訂一系列實踐活動,以幫助學生最大程度地探索活動,發現問題。
根據學生的個人技能,讓他們可以親自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知識系統。比如,對米、毫米的認識;千克和噸的認識。為學生創建實踐活動,在教學《認識千米》這一課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小組長帶頭,帶領學生在測一測、量一量活動中正確認識千米,在小組的指導下進行所有研究活動。例如,同學們手拉手站成一排,需要10個人才能站成大約10米長,10米、100米每個人大約需要走多少步等問題,在整堂課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再問同學們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和北京到長春的鐵路長度等。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情感和心理上進行交流,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學生很容易掌握知識。
(三)合作交流,總結反思
合作交流是指,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在小組或班級中完整地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思維,相互討論和評估,并展示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旨在幫助學生表達彼此的意向,以創造一種補充學習的協作意識,提高他們的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在完成小學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而不必根據學習的基本程序開展課堂教學。在某些情況下,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要結合人類探索與發現的路徑,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創新和發現。
(四)選擇內容,制訂方案
數學符號和圖形,能確定人類現象與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數學的本質是發現和建構關系。因此,就小學數學教育的獨特性,它更適合于有計劃地學習。在某些方面,單一的學習實施是傳統教育的弊端,存在具有探究價值的內容隱藏較強的問題。
三、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一)做好創新實踐引導,建立輕松課堂氛圍
根據學生的基本學習特征,做好實踐引導。例如,在學習圖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拿紙畫一畫圖形,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和操作,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制作風車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問:“同學們,還記得制作過程中會涉及到哪些圖形嗎?”接下來,讓風車旋轉起來,并問學生:風車轉起來是什么圖形?回答得又快又準確的學生可以得到獎勵。
(二)多角度分析、靈活運用解題方法
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且需要分階段實施的過程。教師需要分析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知識,制訂各種學習計劃。從各個角度指導學生,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獨立思考和評估的過程中,有利于其思維的發展,提高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可以讓學生保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信心,那么毫無疑問是不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的。因此,應該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勇于提出問題,進而在問題引導下發展創新性思維。因此,學生要打破傳統的思維,提高創造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努力探究,讓學生對學習具有熱情和自信心。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教育基礎。作為小學教師,需要積極改變教育觀念,簡化教學方法,優化學習計劃,持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做好小學數學教育。所以,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探究性學習的作用,以幫助學生獲取數學概念和公式,發展創新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李慶英. 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探究教學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2017,(12).
[2]鮑晨晨. 小學數學悅趣化探究學習之行動研究[J].成才之路,2016,(10).
[3]吳維輝.淺析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5).
[4]陳兵. ?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 教育觀察,2018,(10).
[5]孫艷明.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案例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12.
[6]魏運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
[7]王立榮.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 ?黑龍江科學,2017,(23).
[8]張曉紅.淺析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1).
[9]陳仙花.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