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向海
摘 要:導學案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有針對性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文章從農村高中英語教學應用導學案的重要意義出發,探討高中英語導學案的設計原則,并從以導學案為參考指導學生有效自學、圍繞導學案指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對導學案設計進行反思和優化等方面,對導學案在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導學案;高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6-0049-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經貿往來、信息與技術傳播、資源與教育共享大多以英語為主要的傳媒工具,因而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優秀人才。當前,農村高中很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欠缺,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從學習基礎入手,由此逐步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實踐證明,利用導學案可以培養農村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對此進行相關研究。
一、農村高中英語教學應用導學案的重要意義
英語作為高考的重頭戲,學生對其重視程度非常高,因此很多學生不同程度存在焦慮、急躁、片面追求學習成績最優化等問題。學生一方面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績,另一方面對基礎知識不夠重視,甚至有部分學生放棄課本,轉而投身練習冊,希望可以通過做題快速提升成績,但基礎知識不扎實導致做題頻頻出錯,這樣就進一步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導學案的引入,對學生和教師都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導學案可以指導學生實現有效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高中英語容量非常大,很多學生單純依靠課堂學習容易吃不消。而導學案的出現,可以使教師提前結合課程內容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正式聽課之前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大部分基礎內容,對于部分不能理解的內容則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如詞語積累、基本句型等,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靈活掌握,而部分語法、綜合運用等知識,學生在有效學習的基礎上借助教師的點撥,就可以掌握其精髓。其次,導學案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導學案出現之前,大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預習習慣,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既需要拿出時間讓學生熟悉課本內容,又需要講解重點知識,這樣一節課下來時間非常緊迫。而有了導學案的幫助,教師可以對學生自學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一些基礎知識則可以通過導學案讓學生有效自學,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課堂上師生積極互動,課程教學開展得更具層次性和系統性,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二、高中英語導學案設計原則
首先,目標與過程相融合。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要將教學目標合理地融合到學生學習過程之中。一份有效的導學案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程學習的重點,還需要整合學法,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以單詞識記為例,可以指導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帶有相同詞根、前綴、后綴的單詞進行串聯記憶。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本節課新詞語的學習,而且利于學生以后推測類似詞語的發音與意義。其次,體現知識的系統性與連貫性。高中英語教材在設計時采用的是主題式模式,同一單元的課程在知識體系上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需要尊重這一原則,體現知識的系統性與連貫性,便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加深對內容的整體性理解。這樣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引下不僅可以學到更多新知識,還可以實現知識的前后關聯,這對于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思維整合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最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對高中英語課程體系非常了解,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容易站在教師的角度來設計問題,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比較被動。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問題,體現問題的層次性和發展性,使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導下都可以實現有效學習。尤其是一些潛能生,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欠缺,因此,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學習任務,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略有難度的問題,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上進心。
三、導學案在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以導學案為參考指導學生有效自學
在新課內容正式授課之前,教師需要提前把導學案分發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時間安排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自學,并在自學的基礎上解決導學案上的相關問題。這是幫助學生實現自學的第一步。在這個環節,課本對學生而言并不是教材,而是一份閱讀資料。教師在指導學生使用這份閱讀資料的時候,不宜簡單出幾道選擇題讓學生來選擇,而要指導學生有目標地對閱讀資料進行精讀,掃清單詞障礙,掌握文章大意,并對里面的一些優秀句子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與考試的不同之處就是這是一次開卷測驗,學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還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式來有效完成學習過程。這對學生而言不是作業,而是一次任務挑戰,因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圍繞導學案指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
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因此,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并不存在誰對誰施教的問題,教師可與學生打成一片,共同交流觀點,發表看法,鼓勵學生在導學案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教師可在師生圍繞導學案進行交流的基礎上,有技巧性地引導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這個過程不是在教授,而是雙方進行思維互動。其中,小組合作、師生交流、精講精練、思維拓展對學生而言都是英語語言運用層面的全新嘗試。課堂還給學生之后會碰撞出更多思維火花,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可以獲得一些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體驗,使英語學習效果得到提高。
3.對導學案設計進行反思和優化
通過對學生課前自學和課堂交流情況的了解,教師不僅要促成學生對英語的有效學習,還需要進一步對導學案的設計進行優化,以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某次導學案的問題設計過于簡單,雖然學生自主學習比較順利,但對學生思維點撥層面的幫助不大,則下次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增加問題難度。
總之,導學案的出現減輕了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負擔,便于英語教師針對學生的自學效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逐步深入,高中英語教學策略也需要進一步調整,要從發展學生的語言智慧向發展學生自身的學習智慧轉變。導學案的出現充分釋放學生的學習活力,能讓學生有效自學,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玥.導學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04).
[2]林紅.高中英語導學案的設計[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4(03).
[3]蘇世團,蔡銀環.基于概念圖的高中英語閱讀導學案設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