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東
【摘要】書法是一種書寫藝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和象征。開展書法教育是傳承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青少年的道德修養、人文情懷,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書法教育? 提升? 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15-01
教育部出臺《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在中小學階段開展書法教育,并明確提出了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對書法掌握程度的具體要求。書法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書法教育對于幫助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養學生書寫能力,提高文化修養和審美欣賞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學生的書寫層面來講,隨著現代化信息和書寫設備的普及等客觀因素,中小學生的書寫能力、水平和人文修養函待提高。下面就我校的相關做法予以闡釋。
1.以書香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我校的校園環境建設,始終注重以墨香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學樓五樓的“書畫園地”等都緊緊圍繞書法元素設計。漢字演變、歷代書家碑帖、書法家故事等承載著中國書法文化的經典,讓人感受到濃郁書香的同時,營造了文化氛圍。目前,學校正在進行校園樓宇、教室、文化環境增建創設工作,新建書法展廳、智能書法教室、書畫長廊等,努力打造極具書法氛圍的墨香校園,給師生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2.培訓學習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學校組織老師定期參加相關培訓和學習,邀請省、市、區級名家做書法講座;參加由蘭州市教科所書法中心組定期舉辦的書法講座;參加中書協名家曾來德先生在蘭州大學做的書法培訓;觀看書畫頻道的名家講座、金城大講堂、甘肅美術館、省博物館名家書畫展等,參加培訓共計多達40多次,有效提升了書法老師的理論水平。還利用假期遠赴浙江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書法培訓等。
3.融合經典引領教學新實踐
書法教育與國學經典有機結合,開創“晨頌、午寫、暮省”的新型教學模式,即“晨頌經典、午寫經典、暮省經典”;開設書法校本課程,讓全校學生參與其中,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通過書法教育,不僅教授了學生書法知識,而且傳承了中華優秀文化,提高了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培養了審美欣賞能力,提高了文化素養。
4.活動彰顯翰墨雅韻的魅力
學校開設書法校本課程,選派專業書法老師擔任授課教師。開設校園書法交流會;邀請省、市、區名家進校園,為孩子們做書法演變講解;面向家長開放,創設濃郁的書法氛圍,激起學生學習書法的熱情,家校齊努力,為我校順利獲評“省級文明校園”增添了濃厚的一筆。學校還定期舉報書法作品展,開展“書道即人道 書寫表我心”活動,各班都建立了評價體制,按月進行“小小書法家”評選。對于班級推選出來的作品,再進行年級評選,最后由學校評選出校級優秀作品并給予表彰獎勵,并推送參加各級書法比賽,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有30多名學生榮獲區級、市級中小學生作品展書法類一、二、三等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舉辦多項特色活動,每學年一年級新生入學,學校定期舉行“開筆禮”活動,活動中孩子們身穿漢服,家長同孩子一起用毛筆學寫“人”字,讓學生在一撇一捺的書寫中感受漢字的魅力,懂得做人道理。每年六月畢業季,開展畢業禮活動,通過一系列融入書法文化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5.文化引領多元打造提品質
不斷深挖學校“合和”文化的潛力,從字形、字義、和文字創造、不同形體文字書寫中,讓學生在了解學生文化的同時,感受中國漢字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魅力,讓學生在深厚的校園文化中感受書法之美。同時,結合學校80萬元智能書法教室的建設,并結合配套的“琴、棋、書、茶”等傳統文化體驗館,可以滿足全校各班集中教授書法課的需求,優越、豐富、卓越、先進的教育資源,可以讓師生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享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巨大魅力,在優美、典雅的文化氛圍中學習書法,可以更好地培養師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在不斷練習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養。
6.立德樹人全面跟進促發展
學校注重學生品行習慣和身心發展,形成小學階段書法教學綜合培養目標體系。形成促進學生書法技能、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身心素質諸方面和諧發展的書法教育評價方法。優化識字教學,注重書法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自覺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書法的濃厚氛圍。營造濃郁的書法氛圍,培養一批優秀的書法教師,為打造書法特色校園,弘揚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充分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校自身和社會的各類資源,加強學生藝術素養的養成。人文素養教育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在書法教育中都能得以體現和實施。讓書法藝術成為學校人文環境的重要文化符號,將書法藝術扎根于教育的沃土,培養更多的德才兼美的優秀學生,讓書法藝術引領學生的成長,為他們的終生發展奠基。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