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清珠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目標以及新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思路,借助情境教學法來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本文從情景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出發,提出了情景教學法的語文教學實踐對策,以便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小學語文? 實踐?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34-02
小學是整個學習生涯的基礎,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重要階段,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對新鮮的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情景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學習任何一門課程,如果學生對其有較強的學習興趣,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極大的提高。情景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多樣化的場景設置,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情境教學法還能開發小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通過設置情境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了充足的想象與思考空間以及時間,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場景中展開豐富的想象,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幫助,學生能夠進行自由創作,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情景教學法的語文教學實踐
(一)創建生活化情境,提升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中,小學語文的培養目標就是提升學生對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文字的應用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借助生活案例為學生創建出生活情境,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要從多個角度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然后以作文或日記形式記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搜集豐富的教學素材,為學生布置具有趣味性的創作題目,讓學生自己創作故事或者續寫故事等。比如教師在進行《觀潮》教學時,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社會閱歷比較少,無法通過教材內容理解其奇妙的景色,對此教師可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帶領學生郊游、游覽本地名勝古跡等開展課外教學,或在游覽中組織學生拍攝照片,課堂中對照片等進行交流與討論,并講解景物描寫技巧,引導學生運用寫作技巧描繪生活中的美景,以便提升其寫作能力。
(二)借助故事形式,開發學生的形象力
故事是啟發學生思考的重要形式,幾乎所有的小學生對故事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征通過創設故事情境,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狐假虎威》等寓言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及動畫片等,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內容,并為學生營造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借助特殊的模型或道具等為學生講解故事,并組織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小組交流等思考故事的內涵。另外,語故事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教師可針對成語講解故事,并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展示成語故事,通過角色扮演活動使學生深入故事內容,進一步理解各成語故事的內涵,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同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三)創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從而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循序漸進的設置問題,由簡入難的提問,以便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比如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太陽東升西落導入課堂教學,并設置問題“小明跟朋友去森林里玩,但是他們迷路了,那么小明如何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辨別方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借助課本內容深入思考辨別方向的方法,之后教師講述樹木年輪特點,引導學生借助樹木、太陽等辨別方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效應用情景教學法,借助生活的案例、講故事、成語游戲、創設有趣的問題等,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知識的探索與學習中,從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于騰霞.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