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濱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注重生活情境的創設,以此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發展。本文主要研究了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意義,并且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措施,希望為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提高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數學素養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積極創新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之中的應用,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以下主要圍繞著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意義展開簡單的分析與探討。
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數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基礎性課程,在小學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數學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不少學生都表示數學學習的難度較大,甚至一些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畏難的心理,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為了保障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之中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法,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靈活應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學習。其主要意義可以從六個方面進行闡述,即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化抽象的數學知識為具體形象化、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實踐能力、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實現對學生的探索能力的培養以及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詳情如下。
(一)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好奇心重是小學生的重要特點之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小學生對于周邊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數學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數學的身影。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還可以促使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
(二)化抽象的數學知識為具體形象化
由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較強,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與理解難度。不同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生活情境教學法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的應用化抽象為生動形象,這樣對于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除此之外,生活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并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教育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方面發生了重大的改革與創新,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同樣如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將生活情境教學法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貼近學生的生活選用教學內容,既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的培養。
(四)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中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的關鍵。然而,由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所涉及的公式定律以及計算較多,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他們會感到數學學習非常吃力,這就需要教師采用有效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五)實現對學生的探索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許多教師認識到創新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并且在課堂教學中嘗試使用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位置,并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生活情境教學法可以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親歷其境的感覺。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培養。
(六)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能力還比較薄弱,在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比較的吃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選用合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生活情境教學法強調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內容,這樣不僅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對于周邊的環境充滿好奇。為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而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之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而且可以點燃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從而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與主動學習。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來源,生活中隨處可以看見數學的影子,這樣就為生活情境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許多的素材。比如,在學習應用題時,教師可以模擬生活化的情境,如小明家總共有三口人,今天小明爸爸購買了9個蘋果,那么如何分蘋果才能保證其公平性。通過這一例子的應用便于教師開展除法教學。此外,在講解混合運算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模擬購物的情境,如小紅有20元,其中,超市中面包3元一個,火腿腸2元一根,小紅總共購買了2個面包和3根火腿腸,那么請問小紅把20元給收銀員,收銀員應當找零多少錢給小紅。通過生活化情境的應用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并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注重各類資源的有效應用,豐富數學課堂教學
現在,各種輔助教學設備在教學中應用廣泛,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方面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比如,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文字、聲音、圖片、視頻以及聲頻等多種形式直觀形象地展示出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節約教師的板書的時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多媒體技術與生活的融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比如,在講解年月日的相關知識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向學生直觀地展示太陽、月亮以及地球的各自的運動軌跡,而后對此進行詳細的講解。其中,地球自轉一周代表了一天,月球繞地球轉一圈就表示一個月,而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代表了一年。通過對地球、月亮以及太陽的軌跡的講解,我們可以加強學生對年、月、日概念的認識,同時點燃學生的探索欲望。
(三)采用生活化的語言,加強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選用生活化的內容與語言,用易于學生理解的語言進行知識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且不枯燥的數學知識與概念,由此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比如,在加減法運算的練習環節中,傳統教學方式的做法是直接給出計算公式并由學生進行計算,而這種方式比較的枯燥乏味,且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可以將枯燥的運算公式轉化為生活化的語言。生活化的語言是學生所熟悉的,由此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數學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意識。在平時的教學與生活中,教師要重視對生活素材的挖掘,并將其靈活地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之中,以生活化的語言表述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努力的學習,隨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效率會得到提升。
(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生活游戲
愛做游戲是小學生的重要特點,因此,教師要充分地把握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之中融入生活游戲,這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且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知。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九九乘法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算術接龍這一游戲。具體操作是首先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并向小組學生布置一道乘法題,在學生思考完畢后選派小組中的一名學生進行作答,接下來為下一組學生布置算術題。其中,回答正確可以計入一分,而回答錯誤要相應地扣除一分,最后總結出各個小組的最終得分。在課堂教學中生活游戲的目的是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的聽講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知識素養提升,而且很好地保障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復雜性較大,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生活情境教學法的重要價值,并將其靈活地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之中,通過生活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多媒體技術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作用,將其與生活進行有機融合,為學生營造出生動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積極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建軍.論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
[2]路寶云.淺析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8(7).
[3]李艷紅.探討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