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閱讀教學的效果往往取決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往往會面臨閱讀材料不夠豐富的困境,如何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已經成為了廣大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措施,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理解能力;培養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認識,認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不夠成熟,難以進行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主導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對學生的閱讀活動給予過多的干擾,做出了過多的規定,對學生的閱讀內容、閱讀方式,甚至閱讀習慣等都做出了相應的規定,要求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意愿進行學習。這種方式過于刻板和模式化,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做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這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閱讀教學的要求,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降低群體閱讀的頻率,多讓學生進行個體閱讀。同時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自己喜歡的內容,并且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這樣一來,既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也能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進而取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二、注重課外閱讀
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需要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在農村地區,公共閱讀設施不夠完善,學生課外閱讀材料不夠豐富,這會給課外閱讀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出學校圖書館的作用,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材料與其他同學分享,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提升課外閱讀效果。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同時課堂時間還要進行大量的語文字詞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教學,因此,在課堂上開展閱讀教學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引導,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閱讀。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講解完《羿射九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古代神話故事集》等,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課外閱讀機會,比如,教師可以定期在圖書館中開設課外閱讀課,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閱讀材料,比如《優秀作文集》《讀者》等,讓學生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與養分。
三、做好閱讀筆記
閱讀材料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點,不僅包含大量的字詞等基礎內容,而且還包含著優秀的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內容。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難以通過一次閱讀便完全掌握這些知識點。為了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將閱讀材料中蘊含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并逐漸消化吸收,將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分析總結能力不強,在閱讀過程中難以全面總結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相關的知識點,掌握知識點歸納總結的方法,促使學生養成認真歸納總結的閱讀習慣。例如,在閱讀材料涉及到“行”字,“行”字屬于多音字,有時讀作“xíng”,有時讀作“háng”。再比如,“和”字,有時讀作“hé”,有時讀作“hè”。同時“和”字在“和面”中還念“huó”。教師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這些知識點,可以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全面地掌握材料中的知識點。為了進一步提升閱讀的質量和效果,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一定的練習,圍繞學生的閱讀材料設計一些習題供學生練習。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更加認真地進行閱讀,并且能夠認真思考材料中的內容,使學生對閱讀材料加深理解與認識,進而取得更好的閱讀效果。隨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師逐漸增加習題的難度,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
結束語: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克服閱讀材料匱乏的困難,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不斷提升閱讀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主要內容之一,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助于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要注重轉變教學理念,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和自主權,為學生準備更加豐富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不斷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余勝泉,吳娟,馬寧,趙興龍,袁磊,齊媛. 運用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大幅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09,No.19002:5-18.
[2]馮雪梅. 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實踐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v.28;No.9802: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