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春 孟飛
【摘要】數學是小學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可以鍛煉學生們對待事物客觀理性分析的能力。隨著社會改革進程的推進,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調整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如何將課本上的數學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137-01
數學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消化程度,增強學生活用知識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學也能通過由淺入深的原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一些較復雜的知識點,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益。如何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教育中,也是許多教師重視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貼近生活,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先將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只有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點時做到快速理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更好地去進行實際運用。例如,教師在進行《簡易方程》單元教學時,可以將復雜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題目中去。可以設置情景,母親去超市買了三樣水果,共花費58元,已知葡萄6元一斤,梨子5元一斤,葡萄、梨子各買了三斤,橘子買了五斤,問橘子多少錢一斤。用熟悉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更好地對問題進行思考,也可以從細節里讓學生漸漸了解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小學階段,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未知數和方程之間的關系如果用書面語言給學生們講解,他們所能接收到的和所能理解到的部分也有限制。只有用生活情景中常見的事例,才能更靈活更生動的為學生講授。利用生活化的內容教學,就像幼兒在學習十以內的加減算數,為了讓他們快速掌握方法,教師們便會教他們利用手指來進行輔助,熟練以后便可以直接運算,而這里的“手指”就代指的是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教師利用好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重要知識點的時候有代入感,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人在面對熟悉的東西時,心態會變得更加輕松,思考模式也會相對變得更加靈活,也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活學活用。
二、教學方式貼近生活,增強實際運用能力
教師在進行生活化的內容教學時,可以利用生活細節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地應用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時事,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正確的知識教學,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當教師在進行“兩位數的加減法運算”教學時,可以提前一天讓學生回家問清楚自己的家庭成員的年齡作為特殊作業。教師在正式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進行趣味教學,讓學生將自己問到的年齡數字和對應人物標記在草稿本上。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要求,父母的年齡相加是多少,爺爺和父親的年齡相差多少,奶奶和媽媽的年齡相加是多少等等,并讓學生將答案寫在草稿本上。提問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學生上黑板分享你的數學公式和答案,教師和學生們一起判斷對錯。通過生活和娛樂教學相結合,讓課堂的教學氣氛更加和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留意生活中的數學運算,超市買東西留下的購物小票,菜市場買菜的記賬等。教師應當多多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多舉一些生活實例,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小知識,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也有利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從側面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三、樹立生活教學思想,培養新型思維模式
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學生擺脫課本知識的思維限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更實用的數學知識,也有利于學生化繁為簡地去理解更深層次的數學問題。例如,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在生活中留意一些數學知識運用。在進行《圖形結構》教學時,教師可以多多留意一下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圖形選擇,以便在上課時可以更好地去為學生解釋說明。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知道,很多路障是三角錐的、很多公交吊環上有凹凸不平的設計、以前大多數門把手是圓柱體的等等。教師擁有生活化教學的思想,便可以更自然地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數學教育中去。這種靈活的教育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擁有新型的思維模式。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更善于將生活中的事和數學知識相結合,有利于學生開發創新思維,鍛煉邏輯能力。教師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只有教師樹立生活化教學的新思想,才有助于生活化教學在教育中的實際操作,才有利于學生培養新型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提升數學實際運用的效益。
結束語
教師應該樹立新型教學思想,將生活化這樣靈活的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中去,擺脫傳統教育中的刻板教學思維,讓學生在學習中盡量保持樂于學習的心態。教學內容和方法貼近日常生活,能增強學生對學習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運用,更好地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也是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們共同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