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摘要】大班額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效率,同時由于班級學生人數多,學生個體差異大,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導致教學效果呈現兩極分化,這些都在呼吁著我們教師關注大班額教學,創新教學方法,以消減大班額教學的負面制約。針對此,筆者認為小組合作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弱化大班額教學對整體教學效率的制約。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大班額教學? 共同進步? 兩極分化
【中圖分類號】G62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147-01
素質教育強調:教學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應該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言,不是針對那些極個別少數的所謂的“優生”。因此,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以全體學生整體發展和共同進步為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避免因為客觀原因導致班級內教學兩極分化,導致學生個體差異越來越大。也正是因為此,探討如何消減大班額兩極分化已經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探討的重要課題。
1.小組合作與大班額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以學生共同發展為目標的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組內各個成員的潛能,集集體之智慧,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小組內形成一個互幫互助、揚長避短的學習氛圍。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而大班額教學既是指一般班級中學生人數非常多,一般超過56人的班級稱之為大班額教學,超過66人的班級教學則稱之為超大班額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班級內學生個體能力參差不齊,班級整體教學效率呈現兩極分化。由于學生人數多,教師很難照顧到全體學生個體差異,也很難高效引導學生,點撥困難,同時對學生學習反饋難度也大,這些無疑是加大了教師教學難度,如若我們教師不投入精力和心血,班級兩極分化只會愈演愈烈。
2.構建小組合作,消減班級兩極分化的教學策略
2.1組建小組,照顧差異
大班額兩極分化最難則難在學生差異性大,為了解決“照顧學生差異之難”,我們提倡組建小組,將大班額轉為“小集體”,以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互幫互助的優勢來照顧學生個體差異。對此筆者的建議有如下:
一是結合學生學情和個性差異分組,不能簡簡單單地前后兩桌自成一個小組,要保證一個小組內成員既有學優的,也有學差的。同時在分組時我們還應該參考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態度,保證小組成員能夠互幫互助,榜樣帶動的基本原則。保證小組內所有成員在課堂學習中都能各展所長,各司其職,性格互補,優差搭配、男女共組。二是選好小組組長。組長的作用雷同于班長,在小組中起著核心凝聚的作用。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下我們可以允許學生自薦和推薦組長,但我們教師要對選出的組長進行培訓,讓他們學習一些教育組員積極學習、組織組員開展課堂活動、觀察組員學習行為表現等綜合知識,提高他們的勝任能力。
2.2分層分組教學,高效點撥
大班額教學之所以呈現兩極分化最大的原因在于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無法顧及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無法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效點撥和輔導,尤其是在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中,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越學越好,反之,能力弱,基礎差的學生則越來越沒有學習自信,越學越差,兩極分化自然嚴重。針對此,筆者認為我們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中,還應該實行分層分組,以保證教學點撥的有效性,教學活動的有的放矢。
例如:在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合作學習中,第一層次(學優生)目標:能夠收集整理乘法的各類應用題,并運用計算解決問題”;第二層次(中等生)目標: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整理出容易出現錯誤的情況;第三層次(后進生)目標:熟練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如此一來,我們教師在點撥的時候就會有明確的指向性,也能夠快速解答后進生的疑問,給予他們更多關注,補足他們的差距,引導他們向中等層次進步,一步一步,弱化班級差距。
2.3利用現代技術,及時反饋
既然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就應該與時俱進,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比如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搜集學生學習相關情況,針對學情制定教學計劃。一方面可以從小組合作著手,讓組內的“記錄員”記錄各小組成員對問題的見解,以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情況。另一方面利用校訊通、班級博客平臺等現代化信息手段,做好家校溝通,及時掌握學生在校外的學習狀態。然后將所有搜集到的信息錄入學生學習信息系統,對學生學習過程表現、學習成果表現進行數據分析,以此更準確地掌握學生進步、退步等綜合表現,這也是一種反饋手段,根據這種反饋制定更科學的教學計劃,真正讓教學更有針對性。
2.4急用獎懲機制,強化自信
小學生最渴望得到教師的賞識和認可,教師的鼓勵和獎懲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自信心,無論是對學生個人進行獎懲還是對小組成員進行獎懲,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發現,很多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之后,評價學生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的,獎懲實施的對象也多是小組,雖然這有利于促進學生組內共同進步,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但同時也忽略了小組內部成員的個體差異。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改進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獎懲機制。
首先,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小組共同獎懲,比如從整個小組成員上課紀律、上課筆記、課后作業等內容方面考查小組共同完成情況,完成的好的給予表揚和獎勵,不好的應該及時引導和鼓勵。如此一來,小組成員內部會形成一種互相鼓勵、互相監督、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以優帶差的教學目的,幫助小組內部成員共同進步;其次我們可以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獎懲和評價,落實組內成員個體差異性獎懲措施。比如每一個小組都可以設立“效率第一、進取拼搏、態度第一、進步最快”等榮譽稱號,保證小組內部成員都能夠在教師的鼓勵和同學的帶動下進步。而這種獎懲機制最容易調動每一個小組中基礎差的“潛力生”學習積極性,最大程度的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
實踐證明,長期受到表揚的學生往往精神飽滿、自信飛揚,對學生和生活都抱以積極的態度,而沒有受到表揚的學生容易產生消極和自卑心理,所以在評價學生時,我們應該實行差異化,建立科學的獎懲機制,保證小組間的評價合理性,同時也做好小組內部評價的合理性。只有兼顧全體學生的獎懲,才是真正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消除班級“兩極分化”的有效獎懲機制。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的優勢能夠有效彌補大班額教學之難,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以“小集體”良好的學習氛圍消減大班額兩極分化,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建軍.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及對策[J].速讀(下旬),2018(9):171.
[2]馬繼紅.因材施教健全教學方法——探究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