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輝
【摘 要】 滲透分類思想,培養分類的意識,學習分類方法,增強思維的縝密性,引導分類討論,提高解題的能力。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數學思維 ?分類思想
學數學離不開思維,數學探索需要通過思維來實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逐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既符合新的課程標準,也是進行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切入點。
數學分類思想,就是把問題按照一定的原則或標準分為若干類,然后逐類進行討論,再把這幾類的結論匯總,得出問題的答案,這種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就是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
分類思想,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的內容中。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運用分類、歸納的思想來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網絡。分類思想不象一般數學知識那樣,對分類思想方法的滲透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學習的各階段的認識水平和知識特點,循序漸進,反復訓練,逐步上升,讓學生在不斷豐富自身內涵中領悟。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通過類比、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形成對分類思想的主動應用。
一、注重分類思想,培養分類的意識
每個學生在日常中都具有一定的分類知識,如人群的分類、書籍的分類等,我們利用學生的這一認識基礎,把生活中的分類遷移到數學中來,在教學中進行數學分類思想的滲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機會,把握滲透的契機。
如在五年級“方程的意義”教學中,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就是通過式的二次分類建構對“相等關系”“含有未知數”的理解,從而把握方程的特質的。 教學時首先出示各種各樣的“式”,按照式子中有無等號可分為:有等號的式子和不含有等號的式子;按照式子中是否含有未知數又可分為:含有未知數和不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進一步分別對每種情況中的第一類進行觀察,將他們分類,該如何進行?將有等號的式子按照式子中是否含有未知數,分成兩類: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和不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將含有未知數的式子按照式子中是否有等號,分成兩類:有等號的式子和沒有等號的式子。此時,滿足方程的二要素便很清楚了:含有未知數、等式。
又如,數的整除中對自然數的分類:按自然數能否被2整除可分為奇數和偶數;根據自然數的約數的個數又可分為質數、1和合數;而這正是本階段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之一。通過分類,建構了知識網絡,又突出了學習的重點。
結合式的分類、數的分類等教學內容,反復滲透,強化數學分類思想,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學學習中的分類的意識。并能在分類的時候注意一些基本原則,如分類的對象是確定的,標準是統一的,如若不然,對象混雜,標準不一,就會出現遺漏、重復等錯誤。
二、學習分類方法,增強思維的縝密性
在教學中培養分類思想時,應讓學生了解,所謂分類就是選取適當的標準,根據對象的屬性,滿足互斥、無遺漏、最簡便的原則。讓學生認識不同的分類標準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從而產生新的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的結構。掌握合理的分類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理清教學知識中許多“并聯”的問題。
分類的方法常有以下幾種:1、根據數學的概念進行分類。有些數學概念是分類給出的。因此在整理時也要分類復習。如:單名數和復名數 ,這是按所帶計量單位的個數進行分類的,牢記分類的標準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它們各自的特點。2、根據圖形的特征或相互間的關系進行分類。如三角形按角分類,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如果以邊的長短關系,三角形可分為不等邊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又可分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3、根據探索的方向進行分類。如:直線行程問題和環行行程問題,可以看出來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有相似性。
三、引導分類討論,提高解題的能力
小學階段,尤其是高年級,各種新舊知識交錯出現,應不斷強化學生分類討論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分類后,才能系統完整的理解它們,如不分類,就很容易出現混淆。在解題教學中,通過分類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概括,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從而增強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如列方程解行程問題中出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題目,而題中的一些關鍵字決定了它的思考方向。因此,教學本課時可以以組形式練習,出示了幾個“動畫”,分別演示了四種典型行程問題:兩地相向而行、兩地相背而行、同地點相背而行、同地點同方向前進(追及問題)。通過學生的語言敘述,體驗題目中關鍵字的重要作用,要求他們完成題目之后并請他們通過對比、觀察、分析把它們分類。結果學生出現了不同的分類標準:根據出發地點是否相同,根據出發方向是否一致,根據是否相遇,根據解題方法等。通過合作交流同學們都贊許了這些分法,更得出了一個結論:只要分類的對象是確定的,標準是統一的,那么這個分類就是合理的。進而提問:以后再遇到類似繁雜的行程問題時怎么辦?學生想到了可以通過分類,把題目按自己的標準“對號入座”,從而尋求正確的解題方法。
一般來講,利用分類思想和方法解決的問題有兩大類:其一是“平行”的知識,或者說“串聯”的知識,就是指,從一個基本的問題引申出來的各種各樣的題目。其二是“并聯”的知識,這些知識從某一個角度看分屬于不同知識,但換個標準它們卻屬于同一個知識體系。
又如:如列方程解應用題可以把題目分為和倍和差倍應用題。在練習課中,對兩種類型的題目進行對比,能夠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思考問題。
再如:不同的應用題往往有不同的解題方法,看似沒有聯系。實際上都可分為:適宜用算術方法解和合適用方程解兩種類型。對不同的類型加以分析,歸納,從學生的角度尋找規律,就能較好的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
由以上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分類往往能幫我們理清錯綜復雜的問題,解題思路非常的清晰,步驟非常的明了。另一方面在討論當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中重視分類思想的培養,結合其它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注意幾種思想方法的綜合使用,利用現有教材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發揮在數學知識發生、形成和過程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材料和時間,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相信會使學生在認識層次上得到極大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