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珊
摘 ? 要: 思政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擔負著培養時代新人的大任,如何強化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在思政課的獲得感,是當前檢驗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的試金石。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完善思政課組織教學工作、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等方式增加學生獲得感,引導學生思想與價值觀念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高職學生 ? 思政課 ? 獲得感 ? 提升路徑
習近平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增強學生在思政課的獲得感,成為思政課程進行教學效果評判的重要依據。高職院校是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重要場所,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求,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在學生思想、心理、品德等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提升高職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獲得感”原義是表示人們獲取某種利益后所產生的滿足感,隨著習近平在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對“獲得感”一詞的運用,使其具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幸福感的含義[1](107-112)。提升高職學生思政課獲得感,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精神方面的滿足,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隨著我國全面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推出與發展,高職院校已經成為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不僅肩負著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教育的重要責任,還承擔著引導學生進行思想及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在思政課堂教育過程中增加學生對于思政課內容的深度理解,引導學生思維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事物及客觀現象的認知,提升學生的獲得感,滿足我國進行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屬于“00后”,部分學生存在文化基礎較薄弱、自我意識強、學習習慣差、個性化強等方面的不足,過于追求個性化與獨特化發展,如果高職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過于平淡,那么不能引起對于思政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理解程度不高,不能帶給學生良好的獲得感,不利于學生思想、心理及觀念的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從學生獲得感提升方面,完善思政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有助于增強思政課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思政課注意力。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講解理解和學習思政內容,有助于滿足精神需求,改變個性化學習方式,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思政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客觀現象及事件,促進認知的發展,有助于實現個性化發展。
二、高職學生思政學習特點分析
(一)思政認知程度有待提高。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關注點逐漸發生變化,網絡上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與價值觀念,這是一種干擾。學習思政內容時,容易產生理解偏差,不利于思政教育的進一步發展[2](20-21+24)。
(二)課堂參與度不高。
高職思政課教師在思政課內容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思政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知識、情感、價值觀念等的互動,幫助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提升獲得感,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但是,部分高職學生并不愿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導致教師不能真正了解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知識、心理、思想等相關知識掌握的真實情況,不利于思政教學內容與活動的設計,削弱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三)學習主動性不足。
隨著我國教育擴招政策的不斷深入,導致高職院校的錄取分數逐漸降低,學生的文化基礎欠佳,學習主動性不足。高職思政教育課程不僅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思政內容與知識,還需要學生課后結合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情況的理解與分析,加深對于思政內容的理解,完善思想與價值觀念。但是,部分高職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后不能主動學習,缺乏自控能力與自主學習意識,導致學生不能對思政課內容在課后進行充分理解與吸收,降低了學生的課堂獲得感。
三、高職學生思政課獲得感提升的路徑
(一)完善思政課組織教學工作。
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政課獲得感,高職思政課教師應該做好組織教學工作的準備,以提升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為目標,完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保障提升學生思政課獲得感,可以貫穿課堂教學始終。通過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體驗思政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獲得物質和精神滿足,增強思政課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思政內容的積極性。同時,思政教師要全面提高對職業道德素養、人格魅力素養、業務能力素養、政治素養的要求,嚴格規范言行舉止,用良好的行為習慣與思政觀念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逐步感染和熏陶學生,強化思政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思政課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時,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人生態度的含義,理解培養積極進取人生態度的含義,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提高學生應對生活挫折壓力的能力。教師在這一課組織教學工作設計過程中,要根據提升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要求,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多媒體教學中的圖片、文字及視頻,讓學生理解什么是人生態度,創設情境,營造直觀、豐富的視覺感受,渲染烘托積極向上的氛圍,使學生在情感上接受、心理上認同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提升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獲得感,促進學生思想與觀念的健康發展。
(二)豐富思政課課程教學內容。
高職思政課課程教學內容是提升學生獲得感的重要教學理論基礎。因此,高職院校應該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進行思政課理論知識和活動體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獲得感[3](77-78)。
首先,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教育部規定的思政課教學要求,豐富教學內容,把傳統文化、網絡文化納入思政課教學內容中,帶領學生學習現代知識的同時,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增加學生的文化與精神體驗,引導學生從辯證的角度進行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分析與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辯證思考能力,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認知,加深學生對于文化的感悟。其次,高職思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內容前,應該對高職學生的整體思想、專業特點、學習狀況、性格等進行全面了解,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思政教學內容的科學化、專業化安排,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帶領高職學生進行思政課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使學生可以課后運用思政課學習的知識,進行客觀事物及現象的分析,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思政課學習的興趣,形成良性循環學習狀態。最后,教師可以把新聞報道解讀納入思政課教學中,創建《新聞周刊》導讀活動,在活動中與學生進行國內外大事的交流,并提問學生對時事政治的看法,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借助時事政治問題,進行教學拓展,帶領學生了解國內外大事,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觀念。不僅有助于學生思想與觀念的進一步升華,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關注國家政策與時事政治的習慣,為學生以后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
一方面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思政課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改進課程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高職思政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法,運用新式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對于思政課學習的積極性,改變課堂教學現狀,提升學生的思政課獲得感,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4](26-28)。
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思政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思政課相關視頻和圖片收集,在進行課程教學前借助視頻和圖片,營造課堂學習氛圍,降低思政課理論教學的難度,讓學生通過視頻和圖片進行思政理論知識的直觀理解與分析,解決高職學生文化功底不足的問題,加深學生對于思政理論知識的理解,使思政課堂教學更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強化思政理論課堂教學效果。
(四)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
高職思政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思政理論教學正面影響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及觀念,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高職院校應該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帶領學生通過實踐進行思政課理論知識的檢驗,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思政觀念進行實際問題及事件的分析或判斷,達到思政課教學的目的。
例如,思政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加強道德修養 ? 錘煉道德品質》時,這教學內容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總體背景,結合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針對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各種實際道德困惑,對大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的社會主義道德觀、榮辱觀教育,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修養,錘煉大學生的道德品質。這一課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教師可以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收集感動中國人物信息,探究他們憑什么感動了中國?讓學生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了解英雄人物所做出的光榮事跡,增加情感體驗。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社會不良行為信息,進行雙方信息的對比,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的中國既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跡,又有讓人萬分痛心的事情,增加學生對于加強道德建設的體會,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康德曾說:“這世界上唯有兩種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收集相關信息,加深了學生對于道德建設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道德的本質、功能與作用,為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習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中強調“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高職院校要進行組織教學工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實踐教學活動的創新與豐富,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思政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理解,還提升學生的思政課獲得感,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文化、思想方面的教育,使學生深入認識自我,增加對于自身、社會和國家的認同感,逐步強化主人翁意識,從而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曾青生,孫園,曾娜.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下提升高職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20(10).
[2]劉懷,黃樹林.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現狀及提升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6).
[3]劉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提升路徑[J].科教導刊(下旬),2020(02).
[4]宋貴斌.全媒體視域下提升高職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路徑探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