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留守兒童教育一直是兒童教育的重點領域,留守兒童比其他兒童更加渴望,也更加需要精神方面的教育。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應該注重留守兒童精神培養,教師應該更加有耐心去教導留守兒童。本文探討的是幼兒園大班兒童的教育,這些兒童比剛進入幼兒園的兒童更加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也更加信任和依賴幼兒園教師,也比較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更容易與教師進行溝通。基于此,筆者將在這篇文章中詳細的介紹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獨立性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培養獨立性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留守兒童;自主意識;培養途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一、 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人為了更好地發展,離開家鄉去到一二線城市,而他們的孩子則交給自己的父母養育,這就產生了留守兒童。對于留守兒童而言,缺乏父母的陪伴造成情感陪伴上的空白,而教師恰恰可以填補這份情感缺失,雖然不能完全代替父母在兒童教育中的作用,但是至少可以彌補一部分。留守兒童往往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一同生活,老人對孩子往往是放養的狀態,對孩子十分溺愛,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兒童的自主意識長期缺失,就會造成兒童事事依賴他人的習慣,不利于兒童的長久發展。這也就注定了幼兒園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兒童的自主能力培養,幫助兒童改正過度依賴他人的習慣,幫助兒童更好地成長。
二、 留守兒童缺乏獨立性的原因和表現
(一)原因
1. 父母教育的缺失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造成了兒童成長過程中沒辦法得到父母的教育。而兒童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缺失父母的成長環境會讓兒童更加依賴身邊的人。父母教育更加會偏向于培養兒童的各項能力,而且父母的教育觀念更加符合當前的社會教育觀念,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留守兒童多半是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的教育觀念較為封閉,且容易放縱孩子的行為,使得兒童不能及時意識到獨立性的重要性。
2. 所處地區教育水平較低
留守兒童往往生活在各項水平都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教育水平沒法達到平均教育水平,而農村的幼兒園教育更是缺乏,有的地區甚至沒有幼兒園,兒童直接開始讀小學,這對兒童的全面發展顯然是不利的;有的地區雖然設有幼兒園,但園內教師很少,沒有辦法注意到每個兒童的狀態進行及時的關照、教育和引導;還有的地區幼兒教師自身專業素養不夠,不懂得培養兒童獨立性的重要性。以上原因都會導致兒童在幼兒園內得不到獨立性的引導。
(二)表現
1. 過于依賴家長,過于內向
缺乏獨立性最大的表現就是兒童過度依賴家長。兒童不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做任何事情都要得到家長的幫助。這也就會導致兒童過于內向,不愿意與他人進行交流,喪失了身為兒童活潑的天性,久而久之,兒童的行為方式也容易出現問題,變得離不開家長,不愿意嘗試新的事物。
2. 不能進行獨自思考
前文已經說過兒童會過度依賴家長,過度依賴家長后,所有的事情都由家長安排,兒童不需要進行思考,只需要享受成果,這樣下去會讓兒童不愿意進行獨自思考,在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第一想法是尋找家長而不是自己進行思考解決,過于聽從家長的建議,而祖父母的思想較為陳舊,他們的建議有時不能很好地幫助兒童解決問題,會使得兒童的思想也變得陳舊,不利于兒童的全面成長。
三、 培養兒童獨立性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兒童之間的不同
兒童之間是有一定區別的,雖然都是留守兒童,但每個家庭對于兒童獨立性的培養是不同的,這也就導致了每個兒童的獨立性是不同的。大班的兒童往往能夠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教師應該通過日常與這些兒童的交流,去了解這些兒童獨立性的培養情況,幼兒園教師要注意到每個兒童的不同,針對不同的獨立性進行不同的引導。就日常活動來說,如果兒童經常說“老師你可以幫我把這個東西打開嗎?”或者一直尋求教師的幫助,那就說明這個兒童極度缺乏獨立性,如果兒童大多數時候都在自己動手,只在一些較難的問題上尋求教師的幫助,就說明這個兒童的獨立性較好。教師就這樣通過日常的觀察與交流,判斷每個兒童的獨立性,深入了解每個兒童的不同。
(二)注重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
前文已經提到過留守兒童所在地區的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夠,所以,想要進一步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就要提升當地教師的專業水平。只有教師明白培養兒童獨立性的重要性,教師才會在日常教學中對兒童的獨立性進行培養。教師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不僅要履行教師的職責,也要盡力彌補兒童情感上的缺失,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教師也需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斷進行學習,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尋找最適合的途徑。兒童教育絕對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明白兒童教育,尤其是留守兒童教育的真正內核。
(三)注重與家庭的溝通
兒童大多數時間還是和家長在一起,前面也了解到家長教育的缺點,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意識到兒童獨立性的重要性,讓家長適當改變家庭教育方式。畢竟對于兒童來說,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遠遠大于學校教育的,當家長開始注重獨立性的教育時,兒童就會得到更多的獨立機會,也就更容易培養兒童的獨立性。
四、 培養獨立性的重要性
獨立性簡單來說就是獨自處理事情的能力,而這樣的能力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缺乏獨立性的兒童往往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所以在兒童的成長期培養兒童的獨立性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培養獨立性可以幫助兒童快速擺脫幼兒期。幼兒期的兒童總是過度的依賴家長和教師。當兒童擁有了獨立性,就證明兒童可以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再事事依賴家長,擁有了獨立的行為能力,也就脫離了幼兒期,進入成長期。
其次,培養獨立性可以幫助兒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當兒童學會了獨立思考也就說明了兒童具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會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有優勢。且獨立思考的習慣也可以幫助兒童拓寬思路,讓兒童有更多的想象,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兒童的創造力。而且會讓兒童變得更加有自己的主見,有主見的判斷力。
再次,培養獨立性可以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前面筆者提到,缺乏獨立性的兒童會更加內向,顯然內向孤僻的性格是不利于兒童的全面發展的。擁有獨立性的兒童可以自己解決一些問題,這就會使得身邊的其他兒童尋求他的幫助,久之兒童的自信心就會建立起來,擁有自信的兒童會形成外向的性格,會更加容易與身邊的人進行交流,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兒童的全面發展。
最后,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長的負擔。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絕大多數是他們的祖父母,而這些監護人年紀較大,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做本身要做的事情,這對于一些身體不太好的老年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當兒童的獨立性不斷地加強,就會減少監護人員在照顧孩子上的負擔,讓監護人不必投入大量的時間跟著兒童去幫兒童做事,而且當兒童具有獨立性后,他們還可以承擔一部分家務活,讓監護人更加輕松。
綜上所述,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獨立性是很有必要的,獨立性可以幫助兒童更快更好地成長,也可以讓家長更加放心兒童,從而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五、 培養兒童獨立性的途徑分析
(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培養
僅憑教師課堂上的引導是不能很好地幫助兒童建立獨立性的,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慢慢培養兒童的獨立性,這樣建立起來的獨立性才更加牢固。而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往往不會有這樣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與家長可以及時進行交流,由教師告訴家長獨立性的重要性,再幫助家長制訂在家中培養獨立性的計劃。家長可以以兒童目前的行動能力為基礎,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之前是家長幫忙穿衣服的,可以讓兒童自己穿衣服,且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給兒童學習的過程。家長還應該及時給予兒童鼓勵和肯定,培養兒童的自信心,讓兒童更加愿意獨立的去做一些事情。
(二)學校舉辦有利于獨立性的活動
大班的學生雖說比其他班級年齡大一些,但依然保持著兒童愛玩的天性,如果教師一味通過口頭或者課本教育引導兒童形成獨立性思維,那么效果不會非常明顯。兒童在這個階段思維活躍,更愿意去玩而不是聽教師說教,所以學校和教師應該利用兒童這一特點,多舉辦一些利于培養獨立性的活動,讓兒童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建立獨立性。
(三)家長注意自己行為的影響
兒童多數行為多是來源于對身邊人的模仿,而與兒童接觸最多的自然是家長,所以家長應該多多規范自身的行為,讓兒童有一個好的模仿對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讓兒童看到自己獨立處理事務的場景,然后再告訴兒童,解決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動腦筋自己思考。久而久之,兒童就會養成獨自思考的習慣。
六、 結語
兒童在幼兒園時期形成的習慣往往是可以伴隨一生的習慣,所以應該從兒童自我意識最初形成的階段就進行自主性的培養,這樣可以使兒童在日后的成長過程中更多去依靠自身,去鍛煉兒童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兒童未來的道路是需要他們自身去完成的,如果一味選擇幫助他們而不是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會讓兒童在未來的發展中過度的去依賴別人,不能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力。所以,應該從小進行獨立性的培養,幫助兒童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茂艷.鄉鎮留守幼兒自主意識培養的路徑探究[J].魅力中國,2018(51):305-306.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51.465.
[2]李付蘭.淺談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J].讀寫算:教研版,2015(15):152.
[3]羅友珍.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獨立性[J].神州,2017(29):177.
[4]吳小麗.幼兒獨立性培養的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0):63.
[5]柳晨霞.探析培養幼兒獨立性的有效途徑[J].當代家庭教育,2019(3):39.
[6]郝鳳愛.淺談如何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J].魅力中國,2016(5):165-166.
作者簡介:
祁蕊,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渭源縣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