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瑋
摘 要:數學學習進入到初中以后,學生進入了一個兩極分化嚴重的時期。而八年級又是學生兩極分化加劇的年級,學習難度進一步加大,后層學生的學習困難,而優秀學生吃不飽。因此,分層教學到了八年級階段顯得尤為重要。分層教學絕不僅僅是把學生簡單地分開,也不僅僅是講多講少、講快講慢的區別,而是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實施過程、作業布置、評價方式等采取分層設計。文章以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概念”的教學為例,探討分層教學的研究和實施。
關鍵詞:分層教學;教學目標;概念教學
一次函數的內容較多,也為后期其他函數的學習提供了學習思路和框架,而函數這個載體,又需要結合前期的很多知識。一次函數中既有最基本的知識要求,又有難度較大的綜合題,而分層教學就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一、理清知識,分類分級
(一)一次函數概念的形成
層次1:經歷一次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理解一次函數概念,體會模型思想。
層次2:了解一次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能夠簡單地辨析一次函數。
(二)一次函數的面積問題
層次1:解決一次函數中的斜三角形、動點三角形的面積問題。
層次2:解決一次函數與坐標軸相交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問題。
(三)一次函數中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
層次1:能夠畫出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的不同圖形,并能夠利用K形圖和代數法求出相應的點坐標。
層次2:能夠畫出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的不同圖形,能夠利用幾何直觀觀察出其中某種情況的點坐標。
二、分層備課,步步為營
在一次函數的概念講授中,兩個層次的學生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
層次1:
(一)課前設置自學任務單
情境一:某彈簧的自然長度為3cm,在彈性限度內,所掛物體的質量 x 每增加1kg,彈簧長度 y 增加0.5cm。你能寫出 y 與 x 之間的關系式嗎?
情境二:某輛汽車油箱中原有汽油60L,汽車每行駛50km耗油6L。你能寫出耗油量 y (L)與汽車行駛路程 x (km)之間的關系式嗎?能寫出油箱剩余油量 z (L)與汽車行駛路程 x (km)之間的關系式嗎?
情境三:某水池有水15m?,現打開水管進水,進水的速度是5m?/h,寫出池中水量 y (m?)和進水時間 x (h)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這四個函數關系式有什么特點?你能再寫兩個有如下特點的函數關系式嗎?如果用 x 表示自變量, y 表示因變量,你能表示出這種關系式的特點嗎?
(二)課堂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
學生在課前完成了自學任務單后,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表達、討論、歸納一次函數概念,經歷這類“樣子+條件”的概念形成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是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讓學生通過“舉例—歸納—再舉例—再歸納”的過程完善一次函數的概念。
(三)辨析落實緊抓概念
概念形成之后是概念的辨析環節,這個環節以具體的題目為載體體現。
練習1:下列函數中哪些是一次函數,哪些是正比例函數?
通過練習1,辨析一次函數的概念,明確“樣子+條件”的概念基本形式。在練習1中,除了設置常見的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等,還有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 y = ax +b(a,b 為常數),體現條件的重要性。同時通過這個題目能夠明確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和聯系。練習2設置了較有難度的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概念辨析的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層次2:
(一)巧設課堂情境
層次2的學生在根據情境列函數時會遇到較大的困難,因此,在情境設置環節,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情境要貼近學生生活,好理解;二是要給學生“搭架子”。
情境一:汽車以60k m /h的速度勻速行駛,求行駛路程 s(k m )和行駛時間 t (h)之間的函數關系。
情境二:某種大米的單價是2.2元/kg,當購買 x (kg)大米時,花費為 y 元,請寫出 y 和 x 的函數關系式。
情境三:某汽車油箱中原有汽油60L,汽車每公里耗油0.06L,你能寫出剩余油量 y (L)和行駛路程 x (k m )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嗎?
情境四:某通信公司收費標準如下,每部電話每月必須繳月租12元,通話費每分鐘0.2元,請寫出每月應繳費用 y 元與通話時間 x 分鐘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二)引導學生,得出概念
問題一:情境一和情境二中的兩個函數關系式有什么特點?你能再寫出兩個具備這個特點的函數關系式嗎?
問題二:情境三和情境四中的兩個函數關系式有什么特點?你能再寫出兩個具備這個特點的函數關系式嗎?
概念一:總結正比例函數的概念 y = k x (k≠0),提問:情境一和二中的k各是多少?
概念二:總結一次函數概念 y = k x + b(k≠0),提問:情境三和四中的k和b各是多少?
問題三:思考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有什么關系?
針對層次2的學生設計了分情況歸納出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概念,這樣的設計降低了學生歸納的難度。這里要強調的是,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也不能跳過“設置情境—觀察歸納”的過程,不能用老師的“講授”代替學生的“生成”。而這就需要老師根據學生實際,降低情境難度和歸納的難度,為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搭好“腳手架”。
(三)基本的概念辨析
練習1:和層次1一樣,為基本概念的辨析。
練習1是常規概念的辨析,對于基本要求兩個層次的學生是一樣的,但是側重點不一樣,對于層次2的學生,重點還是要放在對 k 和 b 的辨析上。對于練習2,層次2的難度要比層次1降低一個等級,學生處理起來比較容易。
三、分層作業,落實知識
課后作業的布置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來安排,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在作業中得到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對層次1的學生要在重視他們基礎知識的鞏固之上,還要注重能力的發展,多提供能夠拓展思維,引發數學思考的題目。而層次2的學生作業則要側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掌握,以及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成就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
四、分層評價,后續跟蹤
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評價上的方式和側重點不同,對于層次1的學生,要以激勵和競爭性評價為主;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需要有較高的標準和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在解題規范性上;對于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在第二天的課堂進行分享;對于學生的錯誤,要引導學生學會歸因。
對于層次2的學生,適合于表揚性評價,要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之處,充分肯定學生的可喜變化,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成就感;同時,對于典型問題的典型錯誤,要重點講解,逐個落實。
參考文獻
[1]卜以樓. 生長數學:卜以樓初中數學教學主張[M].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林日福.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研究[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