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
摘要:課程思政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多模態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結合大學英語第二課堂——英語角、語伴庫與思政教育,突出了多模態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優勢,以明確的主題引導、優化實踐設計為特色,充分發揮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協同效應,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言技能、能力素養,更樹立其正確的文化觀、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核心素養得到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多模態
一、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困境
大學英語課堂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大學英語作為通識教育課程,教學對象主要為非英語專業大一、大二的學生,教學對象覆蓋面廣,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時間長、跨度大。然而目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還面臨不少難題:從教學目標上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目標不夠明確,“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存在兩張皮的問題;從教學內容上看,大學英語課堂難以挖掘思政內容;從教學模式上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存在灌輸式、理論式的教育,無法做到“春風化雨”式的隱形教育等問題。事實上,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困境,也是目前大學英語課堂出現“費時低效”、“水課”問題的重要體現。那么,如何通過改善課程思政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就是本文要關注的。
二、“二位一體”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明確課程思政指導下的第一/二課堂的關系,拓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屬性、教育環境的新變化、受教育主體自身的新特點,都需要第一課堂向第二課堂延伸和拓展,需要第二課堂對第一課堂教學效果的夯實和內化,“兩個課堂”有機結合方能發揮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功能的合力。因此,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拓展到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是需要首先明確的問題:即將廣義的思政教育理念有機融入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語言綜合技能的提高和跨文化素養、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過程中,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獲得對中國優秀文化等中國元素的熏陶和教育,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在知識、能力、素養目標的能力。
(二)“二位一體”中的英語角及語伴庫的實施
后現代教育觀認為,對于知識的獲得,教學應不僅僅讓學生接受現成的知識結論(顯性知識),還必須由學生自己參與、經歷、感受和體驗獲得緘默知識(隱形知識),進行知識建構。因此,該研究在后現代教育觀的指導下,以提高學生跨文化能力為目標,以新媒體技術、真實語境為體驗路徑,以學生為主體,以大學英語為內容,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學習,通過師、生、新的教學形態(包括傳統媒體及新媒體)之間的有效互動與相互補充,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并行遞進,最終實現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創建的英語角和語伴庫充分利用學校豐富的外教資源、留學生群體、外文學院教師、校院兩級社團組織,不斷拓展活動的影響力和受眾面,積極審慎地吸納社會力量,為促進多元文化互鑒和融合提供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英語角采取多人負責制,由成果組的一位老師負責與校教務部的接洽、成果組的三位老師擔任指導教師,負責制度的制定和活動的整體策劃;由三個校學生社團具體組織、宣傳每期活動;每期由兩位外教、兩名志愿中國教師參與活動,指導學生具體實踐。英語角、語伴庫有四個官方Q群,總人數達1500余人,由學生社團統一進行日常管理。官方群的責任是:發布活動通知、建立日常交流渠道、維護說英語的良好氛圍等。每期話題由中外教指導老師協商敲定之后,由官方群提前將與話題相關的文字、圖片、音視頻材料發布在四個Q群進行預熱。同時負責老師也會在活動前兩天,在官方群里用語音講解相關語言、文化知識,和同學們進行互動。學生們通過各種感官刺激對話題先進行了解,可以為話題現場討論做好心理、語言等方面的準備。在現場活動中,除了有常規的話題討論,還有文化展示、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學生全方位浸染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很快。
三、二位一體”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特色
(一)明確以課程思政為指導,以特色活動為載體
活動內容緊跟時事熱點,緊貼學生日常生活和思想動態,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的“由小及大、因事設題、主動靈活”內容和組織的靈活性和形式的互動性,并結合大學英語第一課堂內容、當前時事熱點等,科學挑選每期主題,設定豐富合理的活動形式,做好特色活動規劃。
(二)重視多模態、體驗式的教學模式
多模態教學理念認為,語言不再是意義唯一的表達手段,除了語言,其他非語言符號如繪畫、音樂、動作等也是意義表達的源泉。我們創建的英語角、語伴庫,正是通過多模態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通過感官(視覺、聽覺等)跟外部環境(人、機器、物件等)建立互動關系。例如,每期活動有與外國人面對面的交流、展示和文化表演等,充分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激起學生多種感官之間的協作,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四、結論
課程思政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多模態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使英語角、語伴庫思政教育相結合,突出了多模態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優勢,以明確的主題引導、優化實踐設計、扎實穩步推進、構建長效機制為特色,充分發揮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協同效應,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言技能、能力素養,更樹立其正確的文化觀、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核心素養得到大幅度提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真正落地開花!
基金項目:
2018年中國礦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新媒體背景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研究 編號:2018YB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