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使學生能夠全面綜合地發展,需要在初中階段對他們進行系統性的英語教育。學生對英語的應用一般分為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閱讀無論是在課堂教學內容還是考試內容都占據很大比重,因此,提升學生英語閱讀水平至關重要,對此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其中思維導圖的方式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從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授課中存在的消極因素,以及應用思維導圖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英語閱讀;應用分析
進入初中,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不再像小學那么簡單,只需要掌握一些詞匯和短語,初中英語還需要學生們開始接觸難度更高的語法知識,詞匯學習量更多,對于課文理解的深度也在加強。學生在學習閱讀過程中需要遵循科學的方式記憶,思維導圖可以滿足教學需求,利用系統化的知識模式給英語課堂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改善在傳統教育中存在的低效率教學問題,引導學生以一種更加高效的方式進行閱讀,在其中充分掌握詞匯、短語、語法等全方面知識點,按照思維邏輯順序,讓學生掌握英語閱讀技巧。
一、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思維導圖是一個舶來品,英文又稱the mind map,是一種可以幫助人們快速進行學習和記憶的知識點分布方式。它以圖文結合形式,在分布圖上利用分支將知識點之間關系描繪的層次分明,簡單明了,使人一看就能明白每個點之間的關系,極大地適應了人們的思維邏輯。思維導圖就是建立在順應人思維的基礎上,給人以明晰的層級串聯,使人不但能夠在圖中獲得更多信息量,還能夠快速地形成深刻記憶。將其應用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以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解讀和劃分課本內容,使他們能夠在課堂上迅速掌握所學課文或整個學科單元內容。這對于提高學習效率、促進自主學習動力、進行教學創新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價值。
二、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授課中存在的消極因素
(一)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效率不高
對于英語學習,需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和效率,語言學習是一個知識點非常細碎的東西,不像理科知識之間聯系得非常緊密。因此,就需要教師掌握良好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學過程拖沓和復雜,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英語閱讀教學尤其如此,其中包含大量零散的知識點,對于文章中的每一個單詞、短語、甚至語法,都可以圍繞它們進行教學延伸,這需要教師具備很強的教學功底,同時也應該利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否則將會造成課堂低效化。
(二)閱讀學習難度較大,學生沒有掌握學習方法
在小學階段,學生所接觸的英語閱讀學習,一般以一段對話的形式出現,而到了初中時期,英語閱讀難度更上一個層級,變為具有篇幅的文章型課文,因此學生在學習和理解中存在一定困難和障礙。這也是由于學生們并沒有掌握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單詞只會簡單地死記硬背,沒有靈活掌握單詞學習方法,再遇到生詞量較大的課文時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從而導致閱讀質量下降。在學習過后,學生也沒有養成記錄的好習慣,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系統。
(三)課堂學習氛圍淡薄,學生沒有全身心投入
英語課堂實質上是一個很注重課堂氣氛教學過程,因為在授課的全方面都需要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互動,一旦失去這些學習上的交流,英語課堂將會變得死氣沉沉,不利于在課堂上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更不利于在知識中進行課外延伸。閱讀過程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只有如此才能夠沿著英語閱讀過程對于文章中的詞匯和句式等進行理解。因此,氛圍不好的課堂閱讀難以提升教學水平,也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找到學習樂趣。
三、應用思維導圖,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在課前預習中利用思維導圖,明確課堂所學大綱
英語學習中課前預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聽課質量,課前預習能使學生對英語課文形成一個先導印象,對于不認識的生詞進行提前翻譯查看,并做好問題筆記,在課堂上帶著問題聽課,能夠提升聽課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英語課文“do you like bananas?”時,學生可以根據課文對于各種食物名稱進行一一對照翻譯。教師可以幫助他們利用思維導圖畫出食物的分類,例如“photo、tomato、carrot”等都屬于蔬菜類,“banana、pear、apple”等都是水果,這樣經過導圖形式繪制本課所學大綱,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二)在課后復習中善用思維導圖,整合知識點信息
在英語課堂結束后,學生仍然可以利用教師的思維導圖進行復習,以便更好地對課堂知識有更加明晰的認識,對于一些自己還沒有掌握的內容,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找到答案。此外,思維導圖更適合學生在考試前用來串聯知識點,進行整合性的學習英語閱讀知識,通過對細碎知識點的導圖總結,對整個知識脈絡就了如指掌。例如,在學習課文“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時,對于其中一些動詞的掌握“go to the store、do the dishes、take out the rubbish”等,通過導圖的形式更加明確將它們聯系起來,在復習時更加方便。
(三)圖文結合繪制思維導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如果僅僅用文字描述,可能會顯得較為單調和枯燥,因此教師可以選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制作分支時,先用圖片表明詞匯或短語的意思,再在下面進行英語和漢語意思的標注,這樣學生觀看起來會更加直觀和生動。通過思維導圖的使用,學生能夠感受到課堂的積極氣氛,在學習過程中也將更加具有動力,充分發揮好思維導圖的作用和價值。
四、結語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到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在教學實踐中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值得在各年級和各學科之間推廣。不但能夠解決英語閱讀課堂存在的一些問題,還能夠將課堂效果發揮至最大,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各個時間點,都能利用思維導圖去實現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沈莉.以圖拓思——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2019(5).
作者簡介:單琪(1991.07-),女,漢族,吉林省德惠市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方面。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