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鳳
摘要:眾所周知,閱讀和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沿用了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過于注重文章習作技巧的運用,令文章空洞無味,甚至還有學生對習作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情境教學是近幾年教育領域應用最多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可以將學生認知基礎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創設出學生較為喜愛的寫作情境,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升華學生的寫作情感。基于此,本文就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分析,望給后來的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與其他階段學生相比,小學生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都尚未發育成熟,而情境教學的應用就可以與學生的心理發展完美契合。相關研究表明,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都是影響學生最終學習效果的直接因素,由于小學生知識積累、社會經驗儲備相對較少,所以在習作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幫助。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應當以課堂標準目標為基礎,將情境教學合理應用至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進而培養學生的事物分析能力、提高習作教學質量。
一、求形真—走進自然情境
學者曾經將情境教學的特點概括為意遠、情切、形真、理寓。對于小學生而言,真實的情境是調動內心情緒的最好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而大自然就是最為真實的情境。但并非所有的自然景物都可以當作教學情境,教師在情境選擇前應當像攝影師一樣,結合當前教學主題與兒童情知匯合點,選擇最為合理、最符合習作情境的景象,進而深化寫作主題,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
比如在“美麗的春天”習作教學中,如果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春天的樣子,他們很難寫出生動有趣的句子。為了幫助學生觀察春天的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來到大自然中。在走入大自然后,學生的心情會豁然開朗。這時教師應當抓準時機,拋出問題:你們發現春天了嗎?從哪里發現的?學生紛紛回答:小草、麥苗、花朵、小燕子、小河都可以找到春天。顯然,此時他們對于春天的理解還停留在“看”的階段。這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嘗試通過“聽”“聞”來發現春天。教師可以再次提出問題:“小河流淌的時候有什么聲音?”“小燕子是怎么叫的?”“春天都有哪些味道呢?”通過上述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以很快找到不同物體的外觀、聲音、氣味特征,為后續習作教學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求自主—創設趣味情境
如何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學情境應當與當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符,針對小學階段學生可以選用游戲活動方式,通過游戲放松學生身心,引導學生在游戲中觀察同學們的表情管理,并以文字方式記錄下來,進而實現由思維至文字的有效轉化。
如:運動會的活動習作教學。
在習作開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運動會時的錄像片段,要求學生對運動員、同學們的形態進行觀察。在觀察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班里騰出一個拔河場地,開展一次拔河比賽。在比賽開始前,每個學生都做好了充足準備,這時為了制造緊張氣氛,教師可以喊倒計時“三”“二”,這時同學們都開始屏住氣息靜靜地等待著那個“一”。這時,教師應當及時喊停,而后提出問題:“剛剛比賽前的陣容是什么樣的?大家為了拔河比賽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呢?”“你們對方的表情神態是什么樣子?”這時,剛剛已經完全融入狀態的學生嘰嘰喳喳開始說了起來:“為了方便拔河大家都擼起了袖子!”“大家神情一個比一個緊張,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這根繩子上...”在學生回答完成后,教師可以讓雙方再次準備,而后開始拔河。在拔河完成后,為了培養學生的細節描寫能力,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引導性問題:“你們剛剛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手是怎么抓住繩子的?左右腳是怎么站位的?身體形態是彎曲的嗎?拔河時你們看著中間的紅繩都有什么心理活動?”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于剛剛拔河細節進行了再次回憶,此時有一堆話想要表達出來。這時,教師應當要求學生通過本次拔河比賽,完成運動會的習作練習。此種趣味情境創設方式,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對于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完成自主練習都有著重要意義。
三、求思考—創設問題情境
要想觸動學生自主思考,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產生求知欲。在實際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融入未知氣氛中,并在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較于其他情境而言,問題情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思考現實問題,還可以實現已學知識的有效應用。學生是完成習作的主體,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應當要求學生學會自我發問,進而打開學生思路。
要求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學會問自己:
(1)我看到了什么?
(2)我感受到了什么?
(3)我看到的東西可以引發我哪方面聯想?
(4)我現在有什么感受?我要怎么把我的感受表達出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問過程中教師務必要保證問題可以引發學生思考,提出學生困惑點問題,并加以適當引導,進而提升習作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實際學情與教學任務,盡可能選擇符合學生個人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情境,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習作內涵。
參考文獻:
[1]劉秀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藝術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4(18).
[2]馮娟.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路徑探微[J].學周刊,2018(34).
[3]張敏.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設情境[J].西部素質教育,2018(01) .
[4]王小春.探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新思路[J].基礎教育研究,2019(04).
[5]于海靜.小學語文低段古詩詞教學與高段古詩詞教學的比較[J].華夏教師,2019(23).
[6]陳紅英.小學語文中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教育觀察. 2019(18).
[7]彭琦.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 2018(01).
[8]張麗娟.淺談優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8(19).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