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 李正吉
摘要: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如何吸引更多優秀學生選學物理,并把他們培養成為物理尖子生,以配合國家的強基計劃,服務國家的重大戰略要求,是每位物理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作者結合這些年執教創新班的經驗,淺談高中物理尖子生的培養策略和課程體系建設,以求拋磚引玉,期待有更多學生能成為高層次的人才。
關鍵詞:物理尖子生;培養策略;課程體系建設
一、物理“準尖子生”的選拔
尖子生具有一些典型的特征:
(一)智力方面
尖子生具有記憶力強、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思維能力強、想象力豐富,具有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
(二)學習動機方面
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有強烈的學習愿望,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三)自主學習能力方面
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儲備,善于管理時間,有高效的學習方法。
(四)心理素質方面
遇到困難能處事不驚,從容面對;樂于迎接挑戰,能百折不撓地朝既定目標奮進。
我們在選拔時,應從以上方面去考查學生是否具備尖子生的潛質,找準我們的“準尖子生”。
二、物理教師要自我修煉,讓自己成為吸引優秀學生的“黑洞”
我們要培養物理尖子生就必須盡早消除學生對物理的畏懼心理。這首先要求物理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能把物理問題深入淺出地解釋清楚,用和諧、統一的物理之美吸引學生。其次,物理教師要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以真情去關心學生,以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磨礪學生,雕琢細節
好習慣是人成功的基石,好習慣讓人終身受益,尖子生的培養就應從習慣養成開始。細節決定成敗,我們要不斷磨礪學生,雕琢細節。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班上建立學習小組
利用“共生效應”建立學習的“朋友圈”,培養尖子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小組的特色取有個性的名字,每個小組由2名最優秀的學生任組長,負責小組的幫扶工作。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同組相互探討,各組相互PK,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樣既提升了尖子生的責任感,活躍了他們的思維,也能在各組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促進尖子生群體的形成。
(二)因勢利導,變教為導
優生的學習品格好,對同步課堂學習內容學得又快又好,但是容易驕傲自滿,甚至失去目標。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并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但是高中教學任務重,物理課時普遍偏少,不少認真負責的教師為趕進度,習慣“滿堂灌”。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沒有時間認真思考,效果會大打折扣。我們在備課中一定要認真研究各類教材、教輔,課堂上采用層層遞進的推理設問,讓學生像看懸疑劇一樣,自己成為偵探,去抽絲剝繭,查明真相。在課堂上,我們要學會留白,每個問題提出后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這樣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提升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嚴”字當頭,科學地培養學生規范的解題習慣
高考和強基計劃的“校考”都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推理和文字表達過程。規范的解題能讓學生少犯錯誤,也讓閱卷人賞心悅目,利于學生在考試中脫穎而出。
1.養成賞題、品題的習慣。
現在的題目題干長,信息量大,干擾因素多,如何快速找出有用信息,建立模型,是解題的關鍵。我平時有意識地定期進行限時審題訓練,讓學生站在出題人的角度去品味題目,力爭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審題技巧。
2.加強規范化訓練。
規范化訓練能讓學生在考試中減少失誤,還能幫助學生養成縝密的思維習慣。首先,我們要加強作圖訓練。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優生往往在簡單題目上“陰溝里翻船”,究其原因,很多時候是忽略了作圖的作用。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定讓學生規范畫出運動圖、受力圖等,并在圖中標明已知量和待求量,讓題目信息躍然紙上。其次,我們可以在高一進校伊始就給學生展示高考題的標準答案,讓學生有意識地規范語言文字表述、計算過程和解題結果,養成縝密的解題習慣。
3.精心選編,強力落實反思與回扣。
網絡時代,我們不缺試題,缺少的是有針對性的試題。教師自己要遨游題海,從中精選出適合自己學生的試題,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我在教學中利用智學網平臺,針對不同學生建立他們各自的錯題庫,引導學生定期進行反思。為保證回扣效果,可定期進行測試,讓反思與回扣成為學生的必修課。
四、新高考和“強基”計劃背景下的物理課程體系建設
在新高考和“強基”計劃的背景下,需要我們針對尖子生專門制定相匹配的物理課程體系。我認為要使“消化能力強”的尖子生獲得更多的營養,需要給他們開設具有競賽性質的提高班,讓他們接受高難度的智力訓練,磨礪其心智,促使他們成為拔尖人才,以服務國家的重大戰略要求。
我在實踐中除了給學生“正常三餐”外,還開設了小灶。首先,各版本教材配合趙凱華、張維善先生編寫的《新概念高中物理讀本》進行新課教學。與此同時,我還利用高一的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學習沈克琦的《高中物理學》,范小輝的《新編高中物理奧賽指導》,張大同主編的《物理競賽教程》。這三種競賽教材需要教師進行整合,相互取長補短,能讓學生迅速掌握物理競賽的基本方法。接下來,我推薦使用程稼夫教授的《力學篇》《電磁學篇》。在高一暑假可以系統地學習崔宏濱教授的《熱學.光學.近代物理學》。至此,尖子生的物理知識框架搭建完畢。對于學有余力的尖子生,可以在高二時加練《更高更妙的物理》《難題集萃》《國際奧賽培訓》等,與此同時可以看一看大學普通物理的教材,這對理解整個物理體系很有幫助。
五、結語
“玉不琢,不成器”,要把優生培養為物理尖子生,需要教師遵循教育規律,長規劃,短安排,提高效率。我們教師需要以身作則,用自己廣博的知識和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在學習物理這條道路上廣泛地吸取營養,厚積薄發,為讓學生成為具有遠大理想又腳踏實地的拔尖人才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注:本文為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規劃課題“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走班制中的物理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7-10-629)課題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趙凱華,張維善. 新概念高中物理讀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