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
【摘要】所謂小學數學體驗式活動課就是指教師引導學生體驗一定的活動,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并在活動中發展自身的創新精神,積累一定的活動經驗,是一種提升小學生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開展一定的體驗式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能力。本文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簡要分析體驗式數學活動對學生發展的意義及其開展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有效的開展體驗式活動,用于幫助學生得到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體驗式活動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1-0067-02
新課標曾經指出想要有效的判斷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主要是看學生是否有效的積累了數學經驗。而想要促使學生積累一定的數學經驗,教師就必須盡可能的開展一定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豐富自身的經驗,才能保證學生的數學水平有所提升。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活動中,真正的發揮活動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課時,就要充分運用體驗式教學來幫助學生提升參與度,就能有效的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發展學生的數學水平。
一、體驗式活動課對學生發展的意義
1.有效構建數學知識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盡可能的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還要讓學生對數學的思想方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借助體驗式活動的開展,就能讓學生通過問題解決的這一過程,得到知識的進步,實現數學知識的積累,有效的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對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產生一定的感悟[1]。
2.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創新。借助一定的數學活動,學生就能有充分的精力去操作,并通過觀察、發現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讓學生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
3.培養學生理性精神
學生通過參與到相應的數學活動中,就能發現與驗證自己所得到的數學結論是否正確,是否存在一定的價值。這樣,通過一定的證實或證偽的推理過程,學生就能逐漸形成一個理性的思維,學會辯證的看待相應的事物,不以自己的主觀印象去看待事物,就能夠更加理性。
4.增加活動經驗
所謂經驗必須要通過一定的社會實踐才能產生,其可以客觀的在人腦中將其進行反應。想要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經歷一定的數學活動課,才能更好的體會活動,豐富自己的經驗。這其中既包括學生通過相應的數學活動所得到的直接經驗,也包括學生借助活動所提煉出來的間接經驗。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將活動經驗不斷地內化為自己的能力,達到學習水平的提升。
二、小學數學體驗式活動課的原則
1.問題性
教師所創造的數學活動,一般要以問題為基礎,學生就能通過發現問題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得到能力的提升[2]。因此一個想要有效的開展體驗式數學活動課,教師就必須準備一些良好的問題,使得這樣的問題既能體現出開設活動的價值,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其中,獲得活動體驗,又能讓學生培養一定的數學思維,學會站在數學的角度思考相應的問題。
2.參與性
體驗式活動課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通過自身的體驗來獲取能力的進步增強,豐富自身的活動經驗。因此,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其中,才能將得到的數學經驗不斷的升華及內化,得到數學知識的提升,能夠更好的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
3.開放性
盡管體驗式數學活動是教師提前設定好相應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但在具體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還是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生的反饋及完成情況,及時的進行調整,既要保證活動的多元地區正常開展,又要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最終能夠得到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三、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策略
1.激發興趣是體驗的前提
教師想要有效的在活動課上應用體驗式教學,就要創設一些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活動,滿足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點,才能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其中,愿意主動地體驗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出發創設活動,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課上體驗數學知識。
例如,在《年、月、日》這一知識點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在活動課上讓學生制作下一年的年歷。在課前,教師要首先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一些制作的材料并確定每個小組所要制作年歷的大致主題。由于學生的性格不同,有的小組會選擇制作風格簡約的、有的小組選擇制作動漫相關的,甚至還有的小組會選擇利用祖國的風景來制作年歷,在每一個月份選擇一個祖國風景來進行介紹,有效地發散了學生的思維。由于每個小組所選擇的主題不同,所以需要突出的重點也不同。如有的小組制作的是與父母有關的年歷,其就會在年歷中將父母生日的那一天重點突出,以顯示主題[3]。這樣活動課的內容就相對比較豐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就更愿意參與其中,動手來進行年歷的制作。盡管學生們在課堂上不一定能夠完成相應的年歷的制作,但由于學生充分的體驗了這一活動,并借助小組的形式得到了思維的碰撞與發展,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活動,感知數學知識的魅力。
2.情境創設是體驗的基礎
教師想要在活動課上充分的利用體驗式教學,就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感受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相應的情境活動,讓體驗社會生活中的某個角色或體驗實踐探索過程,甚至還能讓學生體驗一定的情感價值觀。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從活動中得到真實的感受,就能更好的將所得的感受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增強自身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今天我當家”這一活動課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數據收集及整理,進行一個簡單的調查記錄,以便為后續課堂活動課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基礎。在安排學生進行記錄前,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記錄數據,這樣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就能有所準備。課堂正式開始后,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家中的父母,體會他們一天所要做的事情,教師要在學生扮演的過程中,將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講解,從而讓學生通過體驗這樣的活動情境得到能力的進步與發展。
3.凸顯學生是體驗的保障
要讓學生充分的體驗數學課,就必須做到人人參與,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活動課開設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參與到不同的活動中,使得學生能夠通過活動課體驗數學的樂趣所在,從而能夠發揮體驗式教學的作用,并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開展“拼一拼、搭一搭”的數學活動課時,就可以首先出示6根小棒,并用其搭出兩個簡單的三角形。這時,教師就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根據我之前搭兩個三角形的過程,開動你們的小腦袋想一想,能不能用五根小棒也搭出兩個三角形呢?”這時候,學生簡單的動手操作,就將兩個三角形有效的拼在了一起,學會了用5根小棒搭成兩個三角形。這時教師又進行一定的提問:“為什么我之前要用6根小棒來搭出兩個三角形,但你們就可以省下來一根小棒,只用五根小棒就搭出了三角形?”有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就會搶先回答:“因為在五根小棒搭出的兩個三角形共用了一個小棒,所以就省下了一根小棒?!边@時,教師要試著提出要求:“那你們能否試一試用7根小棒搭成三個三角形?”有了前面的經驗,學生就能有方向的進行相應的活動探究。在這一活動過后,教師又提出最后一個問題:“如果想搭出四個三角形,最少用幾根小棒可以完成呢?”有的學生用十根小棒就可以搭出四個三角形,但有的學生就只用了九根小棒。這樣學生就會不停的體驗活動,并開拓自身的思維,逐漸悟出一個道理:“每兩個三角形就可以共用一個邊,每共用一個邊就可以少用一根小棒[4]。因此,如果想要使得拼搭的三角形所用到的小棒數量最少,就要盡可能的共用三角形的邊。這樣,學生通過親自體驗活動,就能有效的運用現有的知識來研究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感知知識,提升能力。同時,學生在課堂中不斷的進行活動探究,也有效的凸顯了自身的主體地位,就能更好的體驗活動。
4.聯系生活是體驗的鞏固
活動課的開設就是為了有效的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下只有理論講解的枯燥、無聊,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從而有效的讓學生借助體驗活動的過程鞏固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就應借助一定的活動課,讓學生體驗探究問題的方法,從而能夠更好的將數學知識實際應用于生活中,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物品的包裝問題活動,讓學生進行體驗。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張磁帶,讓學生測出這個磁帶的長、寬、高。這時,教師提出問題:“如果想要將這一盤磁帶當作生日禮物送人,就需要對其進行包裝,那么需要用到多少包裝紙呢?”在學生計算后,教師在安排學生思考:“如果要包裝四盤這樣的磁帶,可以有哪些包裝方法呢?哪一種包裝方法可以更節省包裝紙?而如果有8盤磁帶又要運用到哪種包裝方法才能更節省呢?”通過這樣活動課的開設,教師提前為學生準備好相應的探究材料,學生就要在課堂中進行測量、推理、計算等等相應的環節,從而才能有效地得出最終的方案,解決相應的問題,就能使學生體驗到應用數學的快樂。又如,在學習《時、分、秒》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時間計劃”的活動課,讓學生在活動課上制作一個簡單的時間計劃,安排自己日常作息。學生通過體驗制定作息時間表的這一活動課程,不僅鞏固了相應的數學知識,還有效的幫助學生養成了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四、結語
總之,體驗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數學這門學科的本質內涵,培養一定的思維能力。活動課可以有效地為學生體驗數學知識,創設一個良好的平臺,增長學生的活動經驗。因此,教師應該將體驗式教學與活動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相應的數學活動體驗數學知識,從而得到數學能力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詠昕.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4(9):28.
[2]黃淑云.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探微[J].學苑教育,2016(7):48.
[3]倪玲.深入感受,強化記憶——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6(7).
[4]李朋根.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策略[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5(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