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要】合唱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教育內容,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通過對一些固定曲目的排練進行合唱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音感。隨著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論,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積極地創新教學方式,凸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提升合唱教學的有效性來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對此,就課堂合唱教學對提升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作用展開淺析。
【關鍵詞】課堂合唱教學 小學音樂 音樂核心素養
整個小學藝術教育中小學音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小學音樂中合唱教學又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部分,對于提升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要求,合唱教學不應該僅作為課堂教學中的手段,而應該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在培養小學生個人音樂表現力的同時,還應該與其他小伙伴建立起共同的表演經歷,低年級的學生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進行齊聲合唱,高年級的小學生可以進行自然準確的合唱,還可以參加各種音樂合唱活動或者比賽。合唱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音感、樂感,對于提升小學生音樂的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當前學校和社會中舉辦的各種各樣形式的合唱表演和比賽的情況下,為小學生聯系合唱提供了更廣的平臺的實踐機會,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積極地開展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現狀
由于新課改的執行,對于小學音樂通過合唱教學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合唱教學,就需要充分了解我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現狀,這樣才能夠有效地進行針對性的改進。雖然我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及家長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音樂合唱教學中卻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改進。第一,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普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不斷地在講臺上帶領學生唱,學生只能聽從教師的安排,被動地接受合唱的相關知識,長此以往,小學生會逐漸地失去對于合唱教學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第二,教師本身沒有對合唱教學工作的開展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合唱教學在實際的課堂實施中,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需要全部學生的參與,教學難度可想而知,并且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需要進行反復的訓練,需要耗費很多時間,而且即便如此,也很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合唱中進行較好的配合,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合唱教學會慢慢淡化,采用其他的教學模式來進行彌補,這樣就造成合唱教學的學習時間較少,效果較差;第三,在整個合唱教學中,有些學生對于合唱的態度較為消極,不愿意認真地配合,因為在合唱教學中,不同的小學生會負責不同的聲部以及不同的合唱內容,其中有一些學生因為怕自己在當中的角色發揮出現問題而新生膽怯,從而表現得不夠積極,會直接影響到音樂合唱教學的效果。
二、課堂合唱教學對提升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作用
1.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以往,很多小學生對于小學音樂的教學會錯誤地認為就是學習唱歌,剛開始還能夠堅持學習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慢慢地失去耐心和學習興趣,這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音樂教學課堂上主動學習,并積極參與其中。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地運用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比如在湘教版的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第一課中第二課時《唱呀,跳呀》中,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互聯網技術收集與這節課程相關的一些資料信息,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這節課的合唱表演欣賞,可以為小學生播放網絡上那些優秀少兒關于這首歌的合唱表演,以此讓小學生受到合唱的感染,讓小學生對合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真正明白唱歌和合唱之間的差異,從而能夠讓小學生在接下來的合唱中可以隨著《唱呀,跳呀》的音樂有節奏地進行拍手和跺腳,進行合唱中動作的統一,使得小學生能夠積極、大膽地參與到合唱中,并從中享受到音樂的樂趣。小學生也可以根據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理解進行富有表情的演唱。在整個合唱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用表揚和鼓勵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進一步激發出小學生對于合唱教學學習的興趣,不斷增加他們對于音樂的學習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效果再提出教學要求,這樣能夠讓小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2.增強小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合作精神。合唱教學中最基本的一個組成單元就是合唱成員團,在這個成員團中,如果少了一個小成員也許對于合唱整體的效果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成員團中只有一個人,就無法發揮出合唱的效果,因此合唱教學就是將小學生的天性和現代的音樂理論和文明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藝術,在合唱的表演或者比賽中,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合唱這種藝術形式不同于其它的個人音樂演唱,它的表演或者成就不是通過一個人的刻苦練習就能達成的,而是始終建立在一個合作的集體的基礎上進行練習的,這相對于單個人的音樂學習,學習氛圍會相對的輕松,但是在整個合唱表演中,如果合唱成員中缺少一個人對于整個演出效果影響不是太大,如若是在整個大合唱過程中有一個小成員沒有發揮好或者發揮失誤則會影響到這個演出效果,因此,在進行課堂的合唱教學過程中,也是不斷地培養增強小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合作精神。比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第一課的第一課時《歡迎你》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第一個小組完全地按照教學內容進行合唱表演,第二個小組則專門找一到兩個小學生作為故意搗亂的小組成員進行合唱表演,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兩者之間的對比,讓他們明白在合唱這個音樂模式中,需要的就是大家齊心合作才能得到完美的效果,從而通過課堂合唱教學逐漸培養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的精神。
3.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小學生正處于大腦與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雖然對于事物的認知不夠完善,但是對于事情的認識卻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認知少也就極大地放寬了小學生敢于創造和想象的邊界。但是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教師及家長更加重視小學生語數外的成績以及畢業時能夠升入的中學,這樣的環境極大地束縛了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小學音樂中的合唱教學則具有鮮明的立體多聲部結構,小學生們在參與合唱的整個過程中,可以對于音樂的內容進行廣闊的想象,合唱不同的歌曲可以讓小學生一會兒身處一望無邊的廣闊草原,一會兒又置身于仰望燦爛的星空,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必然會激發出參與合唱小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湘教版四年級音樂上冊第二課的《紅旗飄飄》中,在小學生進行合唱的同時,可以對于體育項目以及體育明星進行聯想,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三、結論
綜上可知,合唱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增強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合作精神以及創造力和想象力,它對于提升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潔.聲樂律動,心隨我動——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黃河之聲,2016,(10) :37.
[2]林妙靜.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展對策[J].科教文匯,2016,(03) :130.
[3]神璐.音樂新課標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功能體現——基于2017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核心素養”的思考[J].藝術評鑒,2018,(10):80-81+132.
[4]黃寶珍.試析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科知識的綜合教學策略——以音樂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2):92.
[5]陳慧.關注音樂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J].大眾文藝,2017,(14):249.
[6]盧莎莎.淺談音樂核心素養的培育和提升[J].藝術教育,2017,(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