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福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在小學教育中對學生的教學目標也發生了變化,不僅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適應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立德樹人本身就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根本目標,在小學階段就需要加強實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合理的德育教學策略,了解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熏陶,形成對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首先對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滲透的重要作用進行簡單的分析,然后重點對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滲透的具體策略進行積極的探索,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 立德樹人? 小學教育? 滲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001-01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立德樹人的教學觀念深入引起大家的重視,在小學教育中對學生的德育教學成為大眾關注的重點,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學,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引入各種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對學生展開教育引導,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對各種道德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一、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滲透的重要作用
1.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學校開展對學生的教育培養,不僅需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加強對學生道德思想的熏陶,小學階段正式是一個人思想啟蒙的重要時期,對學生今后的思想觀念形成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立德樹人教育的滲透,促使學生在數學教育中受到道德觀念的熏陶,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都是教師教授學生各種知識,不管學生愿不愿意都需要學生進行學習和提高,而小學生本身的知識基礎又不足,遇到困難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通過對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就可以改變傳統僵化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時,開展對各種教材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小學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
3.能夠有效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客觀需要
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滲透,能夠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在現代教育改革中德育一直都是教學要求的重點內容,在課程改革的發展中教師也開展逐漸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立德樹人在教學中的滲透,更是可以有效的結合各學科的教學資源,深入挖掘小學教材的各種內容,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不僅讓學生可以學習各種文化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滲透的具體策略
1.樹立立德樹人觀念,提高教師道德修養
立德樹人理念是我國學校教育中的重要要求,也是現代化教學改革對人才的客觀需要,在班級教學管理中要實現對學生素質能力的教育,就需要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觀念,在學校管理和教育中進行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促進學生良好道德觀念的培養,實現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
在小學教育中進行對學生的立德樹人滲透,就需要加強教師自身道德修養的培養,作為班級中的主要負責人,對小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必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在學生面前做出良好的道德榜樣,才可以讓小學生進行學習和模仿,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在進行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情況,選擇學學生干部時也可以將道德素質納入選擇標準中,從而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產生影響,讓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2.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尊重學生人格獨立性
班主任在小學教學管理中,要實現對學生的教育指導,就不能總是盲目的打擊學生,忽視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也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獨立性,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仍然有一定的責任和權利,教師需要對小學生保持一定的尊重,不能總是一味批評學生。
在班級管理教育中教師要實現對學生的合理教育,就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研究,在日常生活中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能夠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意,從而主動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想法,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教育滲透,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們的個性發展,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
3.制定合理管理制度,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觀念
在班級教育中教師要樹立立德樹人的管理教育理念,這不僅是學生今后生活和發展的需要,還是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對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而良好的管理教育制度,就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的重要規范,可以對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情況的分析,參考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學生為核心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避免過于嚴格的制度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促進立德樹人教育的有效進行。
教師可以根據立德樹人的理念,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關于德育的主題班會,如“誠信”、“見義勇為”、“團結友愛”等,教師可以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讓學生進行學習和分析,討論各種案例中的問題,比如見義勇為過度傷人會怎樣?小學生之間看進行交流溝通,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影響,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結論
綜上所述,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滲透,需要加強對學生個性心理的影響,促使學生在道德思維方面發生變化,從而實現對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不斷的將各種道德融入日常教育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圍,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就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冰清.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滲透[J].學周刊. 2019(18)
[2]楊揚.論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滲透[J].黑河教育.2018(12)
[3]葉桂玉.牢記少先隊的使命 立德樹人——淺談如何有效地推進少先隊改革[J].名師在線. 2019(09)
[4]劉雁,李震.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