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當代教育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習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培養小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基本寫作技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教學逐漸以其自身的趣味性、導向性、探究性等特點受到了諸多一線教師的重視。因此,為了進一步發揮出其優勢,本文從生活角度啟迪習作興趣;提供充足自由習作機會;舉辦優秀作文展覽活動三方面對興趣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興趣教學? 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090-02
眾所周知,在語文教學中,習作向來是重中之重。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寫作卻是很大的挑戰。要想從根本上促進習作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就不能忽視興趣在其中的導向和推動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去激發學生對習作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了習作的過程是一件快樂的事,并逐漸降低學生對習作的抵觸心理,從而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而以下,便是對此的一些看法與實踐。
一、生活角度啟迪習作興趣
生活是一切習作靈感的源泉,這意味著習作教學決不能脫離生活而獨立存在。小學生在習作中最大的問題不是不會寫,而是不知道寫什么,所以教師如果能從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角度出發來啟迪學生的習作興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刻的感知到生活中處處存在的寫作素材,還能夠借由興趣的產生來引發學生的自主習作訓練,從而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自身經歷和所觀所感來進行真實的寫作,進而逐漸做到下筆如有神。
為了能夠在生活角度啟迪學生的習作興趣,我在一次習作課上首先開展了一個小型的討論會,并詢問學生:“同學們都是怎么過生日的呢?”隨著這一問題的提出,我與學生一起進行了討論,而大家在討論中也對自己不同的過生日的方式進行了相互交流。一段時間過后,我在黑板上寫下了“我的生日”這一習作題目,并要求學生根據之前討論的內容來進行寫作。由于之前對生日進行了討論,所以學生的習作興趣和表達欲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學生對習作投入度的提高。從最終習作結果來看,大家的習作內容一改之前的千篇一律,而是變得個性化十足,由此可見從生活角度啟迪學生習作興趣的重要性。
二、提供充足自由習作機會
興趣教學的重點在于“興趣”二字,所以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按照自身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和訓練學生,而是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時間,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由寫作,這對于強化小學生的主體習作意識,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拓寬習作主題的范圍,使學生能夠通過對主題的分析找出符合自己表達意愿的習作內容,從而使學生更準確的找到與習作主題的思想碰撞點,進而提高習作動力。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的主動習作意識是習作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點。所以,在一次習作教學中,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一些四季的美景,并與學生一起對所喜歡的季節,喜歡的內容,喜歡的理由進行了討論,最后則確定了“四季美景”這一主題,并要求學生根據主題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角度進行習作。顯然,這一習作主題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寫作領域,并照顧了大多數學生的習作感受。在最終的習作批閱階段,我發現這種自由習作的方式不僅有助于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還能夠在興趣習作的基礎上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三、舉辦優秀作文展覽活動
為了能夠更好的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好勝心出發,通過舉辦一些優秀的作文展覽活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獎品,以保證習作的質量。當然,在評選優秀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秉承認真負責的態度來進行批閱,并給予學生以針對性的評語,從而選出真正的具有一定展覽價值的作文。顯然,這一活動的實施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還能夠形成一定的榜樣作用,使學生們在借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習作水平。
在一次作文展覽活動中,為了把展覽的效果發揮到最大,我不僅提前為學生準備好了神秘大獎,還為學生挑選了不同風格的習作主題,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不同學生的習作需求。之后,我在班級內開啟了一塊“文化墻”,用來展覽優秀的作文。在做好充分的前提準備后,學生們的習作興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激發,紛紛投入到了習作中。在批閱作文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都能夠了解自身的優劣勢,我對每一份作文都進行了針對性的評價,并選出了最為優秀的幾篇文章,從而使學生在相互借鑒和針對性的改進中逐步提高了自身的習作水平。
總之,興趣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更是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教師務必要重視對小學生習作興趣的激發,盡可能的選擇一些契合基本學情且滿足學生興趣需求的教學方法,從而借助興趣的推動力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馬金貴.小學語文興趣教學在習作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