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鹿
摘要:2014年教育部提出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要導向就業,地方本科高校要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獨立院校被鼓勵定位為應用技術型高等學校轉型改革宣布開啟。2019年教育部提出一批本科職業教育試點,因此開啟關注職業技能型本科的培養模式以此為背景,充分研究國內外應用型高校實訓體系構建,梳理國內應用型高校實訓教學的兩種模式,分析國外雙元制和CBE模式,以期借鑒特色實踐教學特點,探索向應用型普通高校轉型為本科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儲備;市場所需
一、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國內外高校的現狀分析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國外現狀分析:
以德國為例在雙元制上世紀 6 0年代,為緩解飛速發展的新興產業與生產者素質相對低下這一矛盾,德國各州政府于1968年共同決定,在工業技術學校和??茖W校的基礎上,創建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機構,即高等應用技術大學,實行雙元制教育,學生在校接受理論學習,在企業接受技能培訓。理論學習教學分成基礎教學和專業教學兩個階段。只有通過基礎教學階段后的中間考試,才能升入專業教學階段。畢業后,選擇一家企業,從事某種職業,簽訂培訓合同,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的職業體系是由國家承認、統一公布設立的,也由國家統一為不同的職業設計與頒布培訓計劃。再由省級政府作樸充和細化,全社會全行業通用、達到統一標準。此外德國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保證企業對教育的參與、經費的來源。德國雙元制體現出與生產結合緊密、企業廣泛參與、教育互通、培訓與考核分離等特點。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國內現狀分析:
國內應用型高校實訓教學模式研究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面向某一課程領域,主要涉及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策略、教學流程、考評、教師角色(任務)等;二是面向某一專業領域,主要涉及專業目標設定、專業內容確定、教學策略、教學實施(教學流程、教學管理、教學組織)、教學考評、教師培養、管理、考核等。目前國內在面向某一課程的實訓教學模式探索相對較少,面向某一專業的實訓教學模式探索居多。實訓體系是由諸多要素組成,構建實訓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外,還涉及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等。在我國現階段,由于國情、體制等等的制約,不可能像德國雙元制一樣完全依靠企業的力量來發展職教。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職業學校采取主動出擊的方法,積極尋求企業合作伙伴,探索各種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同發展職業教育。因此,“校企合作”已成為當下職業教育界關注的熱點,相關論文及課題研究也為數不少。但目前對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僅限于對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求和校企合作實踐經驗的歸納,對于在教學管理中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從管理制度層面導向、規范、推進校企合作,最終構建起適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學管理體制的相關研究課題尚未見諸報端。
二、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對高校建設的意義
(一)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共同培養適應現代企業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本科人才,將豐富職業本科的教學內容,推動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教育模式中,雙方的關系由松散變為緊密,學校通過與企業的緊密聯系,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職業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方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使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出成效、見特色,為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和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基本能力、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及學習質量與技能水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與企業共同研究課題、研制開發新產品、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為企業提供人才、技術與技能支持,以充分體現職業本科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
(二)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使合作雙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學校對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負責,為企業培養員工。除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的同時企業還可以為學校提供實訓場所或設備援助,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直接參與人才培養。校企緊密型產學結合之路,無論對職業本科人才培養,還是對企業創造財富,都將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三、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對于高校的創新程度及理論意義
為職業教育本科學生提供:
(1)打破原有專科教育中出現的理論教學與實訓實踐教學的分散性,將技能型實訓課程改變成本科教學的重要指導途徑。
(2)結合校企共建實訓室基地更好的讓行業、企業相關人員進入課堂在實踐課程上輔助專業教師幫助學生更新的掌握市場所需,也為企業提供了優秀本科人才為學生提供了優先就業的選擇機會。
為職業教育本科教師提供:
(1)結合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可以為高校教師提供了校企教學共建平臺同時共建校企人才培養基地、教學(生產)實習基地、網絡教學平臺、行業就業平臺、行業最新技能技術平臺、行業專業人員指導教學的平臺等。
(2)結合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可以為高校教師提供高校師資培訓、企業提供高校教師寒暑假期免費培訓班、企業提供實訓基地雙師型師資認證、企業提供實訓基地高級研討班、研修班。
為職業教育本科高校提供:
(1)校企合作與高??萍蓟顒印⑿F蠛献髌髽I校園宣講會座談會、舉辦企業與高校實訓基地技能大賽、結合企業建立高校專業實訓基地技術認證等。
(2)同時通過校企企業還可以幫助學生參加全國、行業、專業舉辦的各種測試,完成全國實訓基地應用水平測試項目,不同專業不同實訓測試,從而達到教育部所要求的職業本科院校“1+X”證書的相關要求。
(3)校企合作促進職業教育本科院校就業工程,讓企業提前了解學生,學生提前接觸行業,在校期間完成社會實訓實踐項目更能與社會所需人才的要求接近,從而也解決了職業本科院校的就業率問題。
四、結論
為充分發揮校企雙方優勢,發揮職業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發揮職業技術技能型教育,向企業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本科技能人才,同時也為技能型本科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教學與實踐掛鉤,促進人才與企業互利雙贏,在職業本科試點中相關專業的實訓基地中需要融入企業共同建立實訓基地、實訓室、實訓基地、人才培養,只有企業與高校相結合,企業與課堂結合,企業與人才培養方案共議,企業與高校實訓基地相互融入,企業與課程相互融合才能達到培養職業本科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最終目的同時本文主要為成都藝術職業大2019-2020年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服務課題名稱為《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
參考文獻:
[1]?黃方遒.校企合作共建民航特色實訓基地的探索與實踐[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6),8-11
[2]?陳海峰.工程造價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05),75-77
[3]?張永超,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2005(07),67-6
[4]?李東升,構建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平臺的幾點考慮[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38-41
基金項目:本文主要為成都藝術職業大2019-2020年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服務課題。課題名稱:《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
(作者單位:成都藝術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