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數學能力,使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教師一定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開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本文就新高考情景下,簡要地分析與探討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學策略,希望對數學教師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學能力;學習興趣
一、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開拓創新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運算性深的基礎學科。為了迎合新高考,教師需要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鼓勵學生開拓創新,使學生不斷提升核心素養能力,更加輕松自如地應對數學問題。首先,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給學生深入講解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方法,不斷要求學生自我錘煉,從而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學習境界。例如,教師在講解某立體幾何習題時,可以先讓學生從幾何定理、向量方向解答習題。通過給學生滲透解題思路,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掌握“解題思想”,更好地解決幾何難題。其次,教師應重視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思考能力。通過給學生解決公式和定理,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能夠開拓創新,自行解決數學難題。例如,教師在教《數列》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述通項和前N項和的推理過程,從而讓學生深入等差、等比數列的學習。
二、優化教學方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想要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就需要優化教學方法。通過給學生整合教學內容,不斷利用問題驅動學生思維。通過大量的例題講解與習題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教師應轉變教學思路,不斷增進教與學的聯系性,從而在最大限度上將教學效果等化為學習成果。例如,教師在教《集合》時,可以給學生例舉幾個特殊元素,如Φ等,不斷增強學生對集合和元素的認知,從而使學生在考慮問題時,能夠更加全面地解決問題。其次,教師應找尋高考發展趨勢,不斷結合高考內容,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習題訓練,從而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例如,教師在教《函數單調性》時,可以先讓學生研究函數圖像。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各種函數圖形的特點,幫助學生養成數形結合的思維習慣,從而使學生更具質量地理解數學知識。
三、利用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需要開展各類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升華學生的數學情感。通過在教學活動中,帶領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內涵,使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順滕摸瓜,以瓜找滕。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創設更加適合情景的教學活動。通過結合實際生活,幫助學生拓寬思路,解決生活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概率》時,可以將骰子作為教學道具。通過帶領學生統計單位時間內某點數出現的次數,不斷讓學生深入理解概率的內涵,從而在最大限度上培養學生的概率思想。其次,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通過依托教學活動,與學生一起思考數學習題,不斷點撥學生心中的迷霧。通過強化活動環節,不斷挖掘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情感,從而使學生能夠正視自身的錯誤,努力提升數學素養。例如,教師在教《邏輯》時,與學生一起研究命題的定義和內涵。通過讓學生思考正命題、否命題、逆命題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四、依托數學故事,培養學生數學情懷
想要學生學好數學,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興趣。通過依托各種數學故事,不斷深化學生的意識和情感,不斷提升學生的興趣濃度。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數學歷史人物。通過與學生一起思考人物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愛于總結的習慣。其次,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通過采用“親和性”的教學語言,不斷鼓勵學生學習數學,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利用各種習題,不斷熏陶學生的意識和思維,從而從根本上教育學生。
五、與學生共享學習,增進合作學習效果
一般來說,探究是學習的好習慣。只有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才能提升學習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加強合作學習,不斷分享學習經驗和成果,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首先,教師應重視與學生的合作。通過與學生一起研究課題內容,一起分析與探討數學思維過程,不斷掌握學生的不足之處,從而實現“對癥下藥”式教學,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瓶頸。其次,教師應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通過尊重學生想法,讓學生自由組建小組。通過保證小組學習的內容,不斷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通過讓學生分享學習成果,促進學習效果最優化。最后,教師應重視創設合作環境,不斷激勵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鼓勵學生表達自我,不斷讓學生找尋思維盲區,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六、抓住聯系性,對學生進行深入性教學
學習數學講究的是方式方法。只有進行串聯、聯系性地學習,才能更加穩固、全面地掌握知識。為了迎合高考潮流和趨勢,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將每個知識要點看成個體或整體,不斷深刻理解數學內容,從而從根本上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首先,教師應建立數學教學平臺,不斷在平臺上跟學生分享經驗和成果。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量體裁衣”的習題訓練,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興趣和成就感。最后,教師應抓住聯系性,給學生整合更多的學習資源,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七、結語
總之,為了使學生適應高考,施展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必須要從核心素養的方向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興趣。通過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馬秀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J].科技風,2020(07):52.
[2]俞樹平.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9(1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