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結根
【摘要】“問題生”多數學習成績不好,有的不遵守紀律,有的不求進步,在班級里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冷遇。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對“問題生”感情投資增加一點、思想啟迪耐心一點、學法指導優先一點、表揚激勵慷慨一點、實踐機會多給一點、生活關懷周到一點,辛勤付出之后一定是春風化雨,桃李芬芳!
【關鍵詞】關愛? ?“問題生”? ?特別“優待”
當教師們看到自己身邊缺乏靈氣又調皮搗蛋的學生時,不知有何看法?也許會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嘆氣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也許會萬般無奈地擺擺手,慨嘆道:“寧愿帶十個優生,也不愿帶一個差生。”教師們的唉聲嘆氣,道出了轉變“問題生”的艱難。
“問題生”多數學習成績不好,有的不遵守紀律,有的不求進步,在班級里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冷遇;自己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俗話說:“沒有不好的莊稼,只有不好的莊稼人。”實踐證明,只要“莊稼人”下足了功夫,運用了好的對策,“問題生”是可以克服自己的缺點,改正不良習慣,轉變為好學生的。回顧學過的教育理論,筆者認為,關于“問題生”,教師有四個方面的責任:一是教師對他們缺乏關愛;二是教師對他們缺乏信心;三是教師對他們缺乏耐心;四是教師對他們“硬”轉化的方法有錯誤。尋找到“癥結”,便可對癥下藥,教師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對“問題生”特別“優待”:
一、感情投資增加一點
愛因斯坦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教師做學生的工作首先要滿腔熱情,對學生,特別是“問題生”要充滿愛心。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說:“教育之沒有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前提,是通往學生心靈世界的橋梁。陶行知先生也曾告誡教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就啟示我們要愛學生,更要厚愛那些“問題生”,用愛點燃他們的心靈之火,融化他們冰冷的心。“問題生”使人生厭,會被人歧視,被人冷落。作為教師,不能簡單地批評、訓斥,而要知之深、愛之切,要下功夫,深入到“問題生”的家庭中去,到他們的集體中去,到他們的伙伴中去,和他們結為摯友,增進師生間的信任和了解,多方面、多渠道,探知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做到雨落薄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掃除與教師之間的情感障礙,恢復自信。
我班的小龍同學,是全校出了名的典型“雙差生”,學習成績很差,經常漫罵同學,還常動粗,老師們對他搖頭嘆氣,同學對他“望而生畏”。有一天,他與張明同學因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吵起來,小龍同學一氣之下兩腳“飛”到張明肚子上,張明一邊哭一邊大聲地嚷道:“小龍,你這個沒爸爸的人,是野種!”小龍一聽,氣呼呼地像一頭發瘋的獅子一樣向張明沖過去。此時,幸好筆者及時趕到,把他們拉開。但小龍同學此時“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邊哭邊說:“你等著瞧吧,我不會放過你的!”經過了解,筆者得知原來小龍在讀幼兒園的時候,爸爸不幸車禍去世了,從此,小龍就失去了父愛,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感情也變得十分脆弱。于是,筆者便經常找他談心,從學習、生活上關愛他。“久旱逢甘露”,他的人格受到尊重,自尊心就樹立起來了。慢慢地,他喜歡跟筆者交心。有一次,還往筆者抽屜里塞了一張紙條:“黃老師,您真好!您和媽媽是我最親的人,我喜歡您!我以后再也不打人了,我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您!今天晚上是我的生日,我想請您參加我的生日晚會,好嗎?”看到這張紙條,筆者的眼睛濕潤了……
“澆花先澆根,育人先育心”。筆者深切地體會到:愛心是打開“問題生”心靈的一把金鑰匙,能融化一切,能催人奮進。
二、思想啟迪耐心一點
好學生的優點像金子一樣容易被人發現,“問題生”的優點總是和沙子混在一起,教師要有沙里淘金的信心和毅力。小學生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在這一時期是接受外界教育影響的良好時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給予恰當的引導和教育,循循善誘,培養和滿足“問題生”的合理需求,抑制和克服“問題生”不合理的需求,就能促使其養成健康的個性。但這需要一定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三尺冰凍”只靠一點之暖豈能化解?“問題生”意志一般都較薄弱,如操之過急而采取不當措施,就會傷害他們的心靈,挫傷其上進心和自信心。
教師真摯的感情、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話語、耐心的引導是消除“問題生”恐懼不安心理、增強他們自尊心和上進心的重要因素。筆者經常用先輩刻苦勤奮的故事引導他們,開啟他們幼小的心靈。在一次“問題生”動員會上,筆者聲情并茂地給他們講了兩個故事:大發明家愛迪生上小學時成績總是倒數第一,后來成為創造奇才;華羅庚小時候學習并不好,但經過刻苦努力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在筆者時而低沉時而激昂的講述過程中,一雙雙迷茫的眼睛漸漸明亮了。接著,筆者告訴學生們:要向科學家們學習,要以他們為榜樣,要樹立自信心,要堅定別人能做到的事經過自己的努力也一定能做到的信念。
三、學法指導優先一點
在“問題生”恢復自信心之后,教師要趁熱打鐵,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學,學什么,怎樣分清主次,掌握重點,讓他們明白上課為什么要專心聽講,課后為什么要做作業;另外,還要對這些學生加強輔導,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對他們上課未聽懂的地方,課后要及時輔導,且輔導時一定要反復、細致、耐心,直到他們聽懂為止。
四、表揚激勵慷慨一點
“問題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可是,少數教師會受到光環效應的影響,對他們產生認知上的偏差。如果學生在某一方面表現不好,那么就認為他們什么都不行。這種一葉障目、以偏概全的思想,容易導致“問題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那些被遮掩了的閃光點,要努力發掘他們身上點滴的積極因素。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習方面不好的“問題生”,在其他活動中表現得很積極,有的在體育場上大顯身手,有的搞小發明創造心靈手巧,有的組織指揮能力相當強……然而,所有這些都需要教師恰到好處地鼓勵。實踐證明,“問題生”有微小的長處要給予肯定,稍有進步要給予表揚,這非常重要,哪怕是一舉手,一投足,一個贊許的目光,都能引發他們的心理感應,喚起他們良好的情感體驗,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因素。
五、實踐機會多給一點
為了讓全班學生都能各顯其能,筆者經常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如故事會、演唱會、美術展、手抄報、作文比賽、象棋比賽等,鼓勵“問題生”積極參與,并讓他們在活動中扮演主角,給予一切機會發揮“問題生”的特長,施展他們的才華,以此來改善“問題生”消極的心理,滿足其心理需要。在課堂上,筆者把回答問題的機會多留一點給“問題生”,有時還會讓他們“跳起來摘桃子”,跳也摘不到就幫他一把,讓他們同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生活關懷周到一點
教師要摸清“問題生”出“問題”的原因,認真分析、研究,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對癥下藥”。除了要在學習上關心他們,更要在生活上體貼他們。特別是生活在不完整家庭的“問題生”,他們大多孤僻寡言,對同學、老師冷淡,生活無規律,有的還表現出心情煩躁。教師要經常與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樹立自尊心、自信心,生活上多關心、體貼他們,對經濟上確有困難的,要動員同學幫助,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總之,對“問題生”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善待。教師只有運用自己的智慧,在感情上尊重“問題生”,在思想上啟迪“問題生”,在學習上引導“問題生”,在生活上體貼“問題生”,用真誠的情感和高超的教育藝術,在育人過程中多一些冷靜,少一些武斷,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譏諷,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去認真雕琢身邊受人冷落的“朽木”!辛勤付出之后一定是春風化雨,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