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滿
摘? 要:分層教學的提出源自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思想。在實際的教學中,分層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我國科學教學理念的推行,小學數學也逐步走向改革和發展的道路。要想讓更多的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確實學有所得,教師就要基于不同學生的特點來開展一定的分層教學。對此,本文也嘗試從“進行適合的學生分組”“根據學生分層來有針對性地備課”“在習題設計中體現分層”這三個方面出發,以期廣大教師能夠有所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習題
數學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比起語文、英語等學科來說學生的理解會遲鈍并且困難。而且由于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較大,不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無法顧及到所有學生的差異性,這對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有著很大的難度。為此,許多學校都采用分層的教學手段,來提升數學課堂上的效率和質量。在運用分層教學法來進行數學課的展開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進行適合的學生分組
要想真正做好數學的分層教學,先要對班上不同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在進行分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思維水平和興趣愛好來進行不同程度的劃分,以此來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分層最好是隱性的,因為可以避免使一些學困生產生自卑感,從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分層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再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不同的學生互幫互助,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數學課上可以依據A、B、C三個層次對學生進行分層,其中的A層就是較好的水平,B層就是較為基礎的水平,C層就是水平較低的層次。在將學生分層之后,教師可以再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中都有層次不同的學生,這樣有利于讓不同的學生能夠學會合作,相互交流,同時讓不同的小組可以相互競爭。然后,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分別布置不同難度的問題和作業,這樣可以使得三個層次的學生共同進步,使學生在自己的發展區內得到發展,也有利于班級整體數學水平的提升。
二、根據學生分層來有針對性地備課
所有教師在要講授的學科當中,都應積極地做好備課,備課是上好一堂課最起碼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工作和任務。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分層教學的前提下,教師接著應該做好的就是分層備課。分層備課不僅僅包括對教學內容和教材的準備,還應該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情況來進行準備。根據上文提到的分層與分組,教師要梳理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知識和問題,在講授知識和問題的過程中,也要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解答和考核,幫助學生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學習任務。
例如,在講解“折線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對能力高的學生,其教學任務可以是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嘗試自主繪制一幅折線統計圖;對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學任務可以是依據所掌握的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學會分析數據,了解數據背后的含義;對于能力較低的學生,其制定的教學任務可以是看懂折線統計圖即可。這樣基礎一般的學生通過完成較為簡單的任務來找回自己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能力高的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可以接受挑戰,就比較有沖刺性。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不同學生的數學能力的提升,進而有效地提升了其數學素養。
三、在習題設計中體現分層
在學習的過程中,習題教學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鞏固所學習到的知識的有效手段。對此,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時候,數學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依據教學習題,進行習題分層教學,對不同能力程度的學生,設計練習要求不一樣的習題。可以說,如果習題難度一樣,那么能力強的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能力不強的學生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對此,在布置習題的過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習題分層。
例如,在講解“百分數(二)”知識點的時候,對能力強的學生,練習習題的設置可以是有延伸性的,難度較大,或者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事例來提出一些思維發散的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對能力一般的學生,練習的設置可以是結合所學習的百分數的知識,來進行習題練習,如利用百分數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等;對能力不高的學生,習題的設置可以為基本百分數的默寫。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進而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如果想要改變和解決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問題,就需要根據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來進行分層的教學方式。在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困生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有進一步的提升,還可以幫助教師加強對課堂的管理和組織的能力,提升了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理論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志義.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258.
[2]鄭萬春,賈云霞.分層教學,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