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雨 馬奔
摘要:中學生物課程是學生認識生命、感知生命,建立學生探索精神的關鍵科目。文章對中學生物課堂內涵予以分析,結合當下大部分生物課堂教學實踐,尋找影響生物課堂教學的因素,在此基礎上形成優化策略,希望可以提高我國中學生物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中學生物;智慧課堂;拓展活動
一、生物智慧課堂的特點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生物學科素養教育,其是利用生物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生物學不再是副科,而是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生命觀形成的基本工具。因此,生物課堂必須擁有智慧條件,擁有信息化工具,教師必須對此有明確認知,才能確保中學生物學的智慧教育。生物智慧課堂主要有自主性、互動性、差異性、靈活性四個特點,這就使得其與傳統生物課堂產生差別,在智慧手段下將學生融入到教學計劃中,使其主動學習,能夠利用生物基礎知識去發現、調查和研究下節課的內容,去解釋身邊的生物現象,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生物學習生活化,提高學習效率。
二、生物智慧課堂拓展活動的具體實施步驟
生物智慧課堂的拓展,是指將課堂學習向家庭學習延伸,使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進行生物觀察,這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塑造很有幫助。為了收到良好的拓展效果,教師、學生和家長要充分認識拓展活動,達成統一意見,然后進行具體的布置。
1.宣講拓展活動的意義
生物智慧課堂拓展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取決于事先的活動宣傳和講解。為此,筆者專門編寫了“生物智慧課堂拓展活動意見調查”,面向學生和家長普遍發放,征求反饋意見,向他們介紹智慧課堂拓展活動的重要性。根據反饋意見調整活動計劃,最后由校長、教研主任,以及所有學生和家長共同把關。其中,班主任負責學生的思想動員,具體的活動落實則由生物教師來完成。
2.建立拓展活動基地
學校要積極建立拓展活動基地,掛出圍欄標志,規定具體面積,寫明責任人、種植品種等。具體種植哪些植物,需要學校具體擬定計劃,實施則由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如果學生家中有條件種植,也可以將種植基地轉移到家中。城郊學生、城鎮學生可以創造條件去開辟活動用地,然后在學校的統一要求下種植相應的植物,允許學生創新種植方式,促進植物生長發育,并觀測病蟲害。
3.開展拓展實踐活動
教師布置具體的植物種植任務,由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具體的播種、施肥、除草、中耕、移栽等都需要建立日志,認真記錄。筆者從收集的種植日志中發現,學生對于種植有很高的興趣,總體種植種類有三十余種,除了學校規定的馬鈴薯等之外,還有學生自己種植的植物,如花生、西紅柿等,有的學生甚至學會了利用蚯蚓松土等自然管理方式。之前學生對于種植比較陌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生命觀。
4.提供智慧課堂指導
智慧課堂和拓展活動兩者密不可分。首先,后者為前者提供了實踐平臺,能夠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現象或者通過觀察來證明理論;其次,可以讓學生通過拓展活動進一步發現問題,使問題能夠在課堂上得到有效解決。
5.檢查反饋拓展活動
為了確保活動持續進行,并收到相應的效果,生物教師和課代表對利用假期開展生物觀察等活動征集意見,并總結學生形成的動態日志,最終形成系列總結內容,以提升下一次的活動效果。這樣的檢查反饋,可以確保學生認真觀察學習,也讓家長看到學校的決心,最主要的是可以優化學生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
6.總結評價拓展活動
教學活動是否科學、合理、收到效益,是需要教學評價來具體評定的,后者是衡量教師水平、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環節。教學評價不僅要針對教師、學生、教學活動形成評價指標,還要建立一些更新的評價指標,如智慧課堂的指揮手段利用,學生對智慧教學的接受能力,學生學習之后將知識物化的能力,等等。為了使教師的教學活動得到科學評價,有必要讓生物教師落實具體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活動觀察表,并完成個人觀察小結。小結面向學生、家長、教學組公開,接受家長和教學組的評價。在教學每一周期結束之后,教師也要進行自我評價,總結智慧課堂的開展情況,這樣才能使接下來的教學有方向。
三、生物智慧課堂拓展活動的重要性
生物智慧課堂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其原因是通過向智慧課堂的轉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知識來探討生物現象,實現學習生活化,而且對其了解生命、尊重生命大有裨益。在智慧課堂的引導下,摒棄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實現多種教學方法并進,使學生通過簡單的澆水、施肥、松土、驅蟲等來獲得一些農業技能,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生物智慧課堂并非一切都要依靠智能設備,而是需要教師擁有智慧化的教學觀念和手段,利用設備主動優化教學,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除了灌輸知識之外,融入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現象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這種靈活的教學模式實現師生交流,實現彼此之間教與學的對接,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現如今的生物科技,掌握現代化科技,實現實踐與理論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鄧光強.“智慧課堂”中的學生個性化學習[J].教育信息技術,2013(12).
[2]李祎,王偉,鐘紹春,等.智慧課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