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班主任被喻為“班級靈魂”,其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影響著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管理班級是班主任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借用魏書生的一靠民主、二靠科學的管理方法,既減輕了工作負擔,又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由此,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探討了核心素養下小學班主任培養學生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班主任;自主管理;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8-0004-02
引 言
有人說過:“有班主任在,學生能做好,這個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學生能做好,這個班主任很優秀。”這足以說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是學校、學生和家長聯系的紐帶,是學校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一環[1]。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耐心、愛心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前提
1.寬容對待學生、耐心等待學生成長
有位教育學者說過:“教育是種無奈,成長是種等待。”通過一次次把班級順利帶到六年級畢業,筆者深深地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對待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用愛感染他們,寬容對待他們,耐心等待他們成長。
2.耐心傾聽、從中了解教師要學會傾聽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藝術的基礎在于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傾聽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方式,教師應該積極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從中了解學生的心理。因為學生做的每件事都是有理由的,包括犯錯誤。但不少教師不樂于傾聽學生的談話,特別是學生犯嚴重錯誤時,更是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只是一味地訓斥學生。這樣會讓學生很反感,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機會,傾聽學生的心聲,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讓學生充分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二、實行“班委制”是培養學生能力的良方
一支堅強的班干部隊伍,不僅在班集體中具有帶頭示范作用,還發揮著協調組織、自主管理、輔助班主任工作的作用[2]。
第一,開學時競選班委,學期中定期總結。記得二年級上學期時,筆者所帶的班級有部分學生上臺競選,他們一般只會說“我想當班干部,我一定會當好”之類的話。但在下學期競選班委時,他們可不同了,有的學生準備了演講稿,有的學生準備了詩歌……他們的進步真的很明顯。
第二,相信學生,邊引導邊放手,促進他們快速成長。筆者在每次班隊課上會讓班委上臺來總結:這個星期你為班級做了哪些事?你認為班級中還存在什么問題,有哪些需要教師幫忙的?剛開始,班干部們說的人很少,因為他們沒做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講些什么。鑒于這個情況,筆者提出從小事做起,如在地上撿了一張廢紙,扔進了垃圾桶;幫助生病的學生掃地等。慢慢地,班干部們也清楚了這個流程,每天都會主動地找事情做。后來,筆者還要求一些缺乏膽量上臺競選的學生上臺總結,一是想看看他們有沒有這個能力,二是給班干部們一些壓力。有時候其他學生做得反而比班干部還多,下一星期你就會發現包括班干部在內的學生都更發奮圖強了。
三、適時放手、暗中引導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1.培養學生觀察力
觀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并且有思維和語言參與的知覺過程,是知覺的高級形式[3]。觀察力在人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檢測學生的觀察力如何,筆者做了個小測試。晨會課,筆者走進教室后說:“今天老師要檢測一下你們的觀察能力,請問老師進教室的第一眼、第二眼、第三眼分別看的是什么?”不到一分鐘的思考時間后,有幾位學生踴躍舉手了。有的學生說:“老師第一眼是看我們有沒有說話,有沒有坐端正?”有的學生說:“老師在放學時進教室的第一眼是看我們有沒有在做衛生,第二眼看窗戶有沒有關上?”還有的學生說:“老師第一眼是看時間,到上課時間了,大家有沒有靜下來?”最后班長說:“老師進教室的第一眼是看時間,這個時間段大家有沒有在做該做的事,第二眼是看地上有沒有垃圾,第三眼是看大家在干嗎?”聽著他們的回答,筆者不禁自喜,既肯定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佩服他們說的跟自己想的一模一樣。從那以后,每次筆者進教室,學生都會觀察筆者的一舉一動,揣測筆者的想法,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觀察力非常重要,是學生以后踏上社會必備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托爾斯泰認為:“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4]。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為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筆者自主設置了“做事不指派人”制度。剛開始,只要看到主動完成班級事情的學生,筆者都會在班級中表揚。筆者還經常對學生說:“你們如果有什么事能在我說之前,提醒我或者做好,那我真的要佩服你們了!”從此,地上有紙屑了,學生會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班級布置有脫落現象,會有人馬上用雙面膠補好;有學生生病沒來,他的值日工作會馬上有人替代。就連考完試后,勞動委員還會問,放花盆的碟子要不要洗?筆者說:“可以啊,有時間的話就洗一下吧。”之后就看到三位學生在水池邊上洗,洗完還用布擦干。由此可見,學生的責任心更強了。
3.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班級榮譽對班級集體有強大的凝聚力,它能使大部分學生自覺自愿地為爭取和維護集體榮譽而努力。集體榮譽感也是一種約束力量,它能使學生自覺為集體爭光,不做有損于集體的事,所以作為班主任,筆者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例如,新的學期一開學,筆者就在班級中談了上學期的成果,很多學生獲得了三等獎。之后筆者說:“我們這學期的目標就是二等獎,大家覺得怎么樣?”學生都信心滿滿。平時在班級管理中,筆者也經常對學生說我們班還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一次語文教師告訴筆者,班級有學生在另一位學生的本子上改答案,把對的答案全變成錯的了。筆者當時一聽,就覺得這個事一定要嚴懲。筆者軟硬皆施,也給“被告”留好了后路,可是依舊沒有人承認錯誤。于是筆者跟學生說:“我打算去校長室調視頻,但是調視頻的話,這件不好的事情就會被校長知道,就會丟我們班的臉。所以筆者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一位學生說:“吳老師,我覺得還是不要調視頻了,不管怎么樣,還是班級的榮譽重要。”另一學生說:“吳老師,我認為一定要調視頻,不然這樣的事情以后肯定還會發生。”班長說道:“吳老師,我也覺得還是不要調視頻了,對班級的影響不好。再說了,這件事你都這么說了,那些做錯事的學生肯定也知道錯了,估計也不會再犯了,只是他們沒勇氣承認而已。”最后全班投票,決定不調視頻了。之后,那位改別人答案的學生也主動承認了錯誤。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措施。
四、思想熏陶、家校聯系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表現
1.班委帶領,全員參與,共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級管理不應是教師約束學生,而是學生自我約束。如果說“教,是為了不教”是一個優秀的學科教師應努力達到的境界,那么在班級常規管理中,“管,是為了不管”應是班主任努力追求的目標。班主任應積極引導學生,嘗試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使班級內部的事,事事都有人做;使班級里的學生,人人都有事可做;班委能做的事,教師不插手。自從上學期上了一堂正規的班隊課后,筆者就開始讓學生自己組織。每一次班會結束,筆者都會跟學生總結班會的優缺點,希望他們在下一次努力克服。最后,學生們不負筆者的期望,使班隊課開展得越來越好。
2.討論時事,暢所欲言
學生都厭煩教師的說教,但喜歡聽一些和他們生活貼近的事情,因此,教師應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了解學生的心態,同時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5]。
3.家長的支持必不可少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延續,而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系,建立家校合作教育平臺,進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結 語
以上是筆者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的幾點做法,筆者經常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給學生更多的關懷,旨在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今后,筆者將繼續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高丹.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體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06):185+233.
文花英.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9):136.
郭麗紅.淺談小學班干部的培養[J].學周刊,2015(35):14.
譚大坤.滋養關愛之心,培養孩子責任意識[J].情感讀本,2016(09):11.
常玉蘭.走進學生心靈 ?打開學生心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名師在線,2019(27):94-95.
作者簡介:吳蘊雯(1985.7—),女,江蘇太倉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體育教學工作,太倉市體育基本功競賽三等獎,多次在太倉市體育評優課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