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東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所涉及的古詩詞大多為絕句和律詩。這種格律的詩詞往往語言凝練,易于理解,但是含義豐富,表達情感充實,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不僅要關注古詩詞的文體、內容等知識的講解,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內容的理解以及背景文化知識的拓展和豐富等多個方面,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0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23
在基礎教育階段,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對古詩詞教學的思考和改革是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針對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目標較為模糊且方向偏離、教師隊伍專業素養較弱、教學模式與方法固化缺乏創新等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拓展背景知識以及強化詩歌朗誦等方式來對當前的古詩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期實現小學古詩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持續提高。
一、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首要的問題在于古詩詞教學本身的考核內容和方式不完善。當前的小升初考試雖然作為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考核,但是由于義務教育的普及使得其在社會的普遍認知中不像中考、高考那樣重要,因此小學教師在對于古詩詞教學的重視程度上會有所欠缺。再加上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以考試應試為導向,導致教師在古詩詞部分對小學生的要求僅僅停留在能熟練背誦并默寫古詩詞這一層次。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不僅不利于小學生對古詩詞內容與情感的掌握,而且還會使小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熱情逐漸消退。
另外,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存在著教學目標不明確,甚至把學生能夠背誦和默寫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的問題和錯誤。在新課標下,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教學的總目標。這就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要求學生能夠背誦與默寫。因此,教學目標不明確成為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除此之外,教師的專業素質不理想也是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部分教師的教學素質并不理想,且不重視古詩詞教學,不僅做不到正確把握古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而且對古詩詞自身包含的邏輯性的理解不夠全面,加大了學生掌握古詩詞內在含義的難度,也制約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整體質量的提高。
二、小學古詩詞教學改革的新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的古詩詞教學課堂上,尤其是面對低年級的小學生時,首要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但是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往往按照講解生僻字、講解內容、背誦故事的流程來完成古詩詞的教學。這種僵化枯燥的教學模式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缺少吸引力的。
所以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借助于新的教學理念和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對古詩詞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借助課堂上的音頻、視頻、圖片以及網絡課件資源等方式和手段來為學生創設古詩詞相關的場景,以一種生動形象的具體化的方式將古詩詞所涉及的拓展知識和所描繪的風景故事等表現出來。借助于這種形象具體的方式來讓學生沉浸到古詩詞所描繪的場景中,去體驗古詩詞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情,用以填補學生本身在經驗和經歷上的不足,進而加強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講解《春曉》這首古詩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一名句時,教師可以利用PPT課件和多媒體資源,將詩人沉睡醒來的動態畫面作為文字解釋的背景圖片,然后搭配鳥鳴聲的背景音樂,引導學生對于課件上的場景以及詩句的字面意思進行場景的想象和構建。在完成整首詩的講解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或者個人為單位進行練筆,以《春曉》這首詩中描繪的場景和情感來編寫一個小故事或者完成一篇小散文隨筆。
這樣,通過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春曉》這首詩的內容產生好奇心,還能夠在構建情境的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至于最后根據詩詞內容進行故事創編的環節則可以鍛煉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小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進而實現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及能力的培養、提高。因此這種以情境帶動古詩詞內容和情感體會的教學方式不僅實現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對古詩詞學習主動性增強并且在課堂上更專注的教學目標,同時也使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拓展背景帶動內容理解
在語文的古詩詞教學課堂上,背景文化知識的拓展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對詩詞背景年代的了解,能夠理解詩人對社會現象以及自然景觀的特殊情感;通過對詩人本身生活經歷的了解,能夠體會詩詞背后所隱藏的復雜情感。因此,借助于詩詞的背景知識拓展,能夠讓學生對詩詞的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感受詩詞中那些沒有體現在表層的深層情感。
但是,在傳統的小學詩詞教學中,因為小學生理解能力不足,在理解這些背景文化知識時頗有難度,而且小學階段對古詩詞的考查往往只停留在詩句的背誦記憶方面,所以有些教師便忽略了背景知識拓展這個環節,這并不利于小學生語文綜合知識的積累和綜合素養的培養。
因此,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進行的教學改革重新對這一部分進行了重點強調,教師也將這一環節重新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在具體學習古詩詞的內容之前,先將古詩詞所涉及的背景時代知識以及作者的人生經歷進行詳細的展示和講解。這樣學生可以在了解古詩詞的內容之前,對古詩詞的情感基調和發展方向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在學習古詩詞的內容時就能不局限于對淺層內容的學習,還能夠在讀詩句的時候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古詩所反映的時代背景。這樣就能夠逐漸形成理解性學習的模式,提高掌握古詩詞基礎知識和背誦詩詞內容的效率。
尤其是在講解一些現實主義詩人的詩詞作品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增加背景拓展部分的比重。在教師先對時代基本內容進行拓展和介紹的前提下,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和透徹地理解詩詞的內容。
這些以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詩人的詩詞往往取材于當時的歷史實況,帶有很強的時事性。詩人經常通過詩作來表達對當時時事政治的描述和情感,進而反映當時的歷史現狀。教師在講解這種類型的詩詞時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掩藏在詩句表面的深層象征意義。既要為學生拓展作者在寫詩詞時正在經歷的歷史事件和人生階段,也要為學生簡單介紹詩人的生平經歷,這樣才能便于學生把握詩詞的整體感情基調。
同時,對于詩詞所涉及的歷史階段,教師也要做詳細的背景介紹,包括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基本狀況和發生的著名事件,幫助學生根據歷史狀況,理解詩詞景物或者事件描寫中所表現的歷史情感,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切中要害地理解詩詞的內容并且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強化朗誦體會詩歌情感
作為五千年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古詩詞學習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中,對學生朗誦詩歌的要求和練習應該貫穿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痹诠糯?,很多詩詞都會由人譜曲然后進行吟唱,而詩詞本身在格律上就很有韻律感,所以我們能夠在很多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電影中看到私塾和學堂中的學生在學習詩詞時要搖頭晃腦地吟詠。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與詩詞搭配的曲譜如今已失傳,這種吟詠的方式也逐漸被遺忘,只剩下了詩詞流傳下來。因此,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學生詩歌朗誦,不僅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是引導學生體味詩詞中情感的重要方式。
具體來說就是在講解詩詞的過程中將朗讀的相關活動與之相結合,在學生理解詩詞所描繪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感情的基礎上,組織形式豐富的朗誦活動。教師在帶領學生對詩詞進行有感情的朗誦以及做花式朗誦的小游戲時,學生就能夠在體會詩詞樂趣的同時對詩詞的平仄和韻律有更深的理解和感覺,從而助推學生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深層情感。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本中所選擇的詩詞內容和格律一般都不會特別復雜,大多為五言七言的絕句,在感情上也盡可能地貼近小學生的情感生活。這充分地考慮到了小學生,尤其是低年齡段的小學生在情感體驗上和生活經歷上比較簡單的特點。但是,受到詩詞創作特點等因素的影響,仍然會有一部分詩詞涉及小學生無法深入體會的思想感情,包括思鄉之情、愛國情感等。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的詩詞時,往往只知道表達了思鄉和愛國的這種情感,卻對其具體所代表的情感體驗一知半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這種類型的詩詞時可以借助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在完成內容分析的環節之后,用為學生播放朗誦的音頻或者是教師自己進行朗誦的方式來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讓小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通過聲音變化所表現的情感差別來體會詩詞表達的真實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并且強化學生有感情朗誦的能力。
除此之外,通過這種抑揚頓挫的朗誦以及借朗誦發展的各種教學活動,能夠極大地減少詩詞教學課堂的枯燥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從而讓學生喜愛上詩詞,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并且高效地完成古詩詞的學習。
三、結語
古詩詞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熠熠生輝。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教材新課程標準的一部分,彰顯了它獨特的魅力。古詩詞的教學非常重要,但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小學教師立足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從加強課堂趣味性、拓展課堂知識豐富性等不同的角度開展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文紅.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 2017(15).
[2]盧麗紅.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 2015(23).
[3]楊麗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3).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