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阿芳
摘要:芭蕾舞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芭蕾舞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美息息相關,給許多人帶來美好的享受。芭蕾舞是一門藝術,在進行芭蕾舞訓練時,需要訓練者有很強的意志力。在訓練的過程中,外開訓練是很重要的一環,要采取有效的訓練方式,才能提高訓練效果。
關鍵詞:芭蕾舞;外開:訓練
中圖分類號:J732. 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15-0089-01
一、引言
在芭蕾舞的基本訓練中,要高度重視外開訓練。通過外開訓練可以保證舞者在跳芭蕾的過程中具有更強的美感,使舞者能夠逐漸掌握芭蕾舞的精華。在進行外開訓練時,除了不斷努力練習之外,還要找到恰當的訓練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使芭蕾舞這門藝術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外開訓練的概念與要求
1.概念。為了使訓練者盡快掌握芭蕾舞的技巧,就要對其開展基礎訓練。要明確訓練的目標,保證訓練更加規范、嚴謹。通過基礎訓練,可以保證舞者擁有優美的體態,并使其在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將芭蕾舞之美與內心相結合,在跳舞的過程中可以展示出優美的舞姿和與眾不同的氣質。在芭蕾舞基礎訓練中,外開訓練主要是將舞者的上身與下身的所有關節部位以向外打開的方式呈現,使其在舞動的過程中具有更大支撐而,更加穩固,并具備優美動人的舞姿。通過外開訓練可以使舞者具備貴族般的氣質,使其在舞動的過程中給人們帶來更強的節奏感與活潑的視覺感。所有關節部位向外打開并不是人的習慣性動作,舞者身體的線條會因所有的向外打開而變得更加柔順,動作也會更加富有靈氣。
2.外開訓練的要求。在芭蕾舞基礎訓練中,外開訓練需要保證舞者的肩、胸、跨、膝、踝五大關節實現“外開”。舞者的雙腳、小腿和大腿要盡量保持向外轉開的狀態,這樣就會轉變傳統的生理習慣,使雙腳呈現出一字型狀態。外開訓練可以保證舞者的雙腿更直,更有線條感,還有提臀的功效,使舞者具有非常優美而挺拔的形體。外開訓練是所有芭蕾舞初學者需要經過的必然訓練階段,舞者需保證腳位置轉開,確保身體與之協調。
三、芭蕾舞的外開訓練方法
1.腿部外開訓練。在開展外開訓練時,首先要保證舞者的腿部實現靈活轉動。要加強對腿部肌肉群的訓練,靈活轉動大腿內側的肌肉,并提高對肌肉的控制能力,這樣在表演的過程中就可以隨時對腿部進行屈伸和轉動處理,無需利用外力即可保證腿部實現轉動。為了避免膝蓋受到傷害,或者造成平足,必須要合理指導初學者進行外開訓練,使其腿部的肌肉保持平衡。首先,要通過單腿蹲的方式開展外開訓練,確保舞者的的動力腿在大腿的前而進行靈活的收和伸,并完成一系列動作,將外開訓練落到實處。第二,采取就地畫圈的方式進行訓練。這種訓練方式主要通過畫圈活動實現對大腿內側肌肉的鍛煉,肌肉在向外旋轉時的力量即可進行正向或者反向畫圈。第三,對舞者展開中蹲訓練和大蹲訓練,也可以保證其大腿內側的肌肉得到訓練。這一動作要求舞者的雙膝蓋與雙腳以垂直對齊的方式分別向外打開。這種方式同樣是外開訓練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既可以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又可以使其在學習其他動作時具有強大的訓練基礎。
2.動作要領正確。要保證芭蕾舞學習者可以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這樣就可以提高訓練的效率。左腿和右腿動作中的旋外幅度對稱度必須要得到合理的控制。在跳芭蕾舞的過程中,通常會有這樣的一組動作——舞者其中的一條腿需要支撐地而,另一條腿進行旋轉,這一動作會給人的視覺帶來極強的美感,然而,完成這套動作時,卻需要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否則不僅破壞造型,還會影響視覺效果。在訓練的過程中,人們會關注正在旋轉的腿,卻并沒有重視支撐腿的作用,以及需要進行的外開動作,導致舞姿非常不美觀。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支撐腿的外開動作是否做到位。
在進行外開訓練時,為保證舞者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第一,要保證支撐腳與地而牢牢結合,這樣才能確保身體中心更加穩固。第二,舞者要通過上提運動確保支撐腿獲得妥善的外開訓練,使整個身體有上升之感。第三,要保證轉開的動作更加明顯,從腳到小腿,膝蓋,再到大腿內側,每一個環節的轉開動作均需做到位,同時要保證轉開的幅度更加合理,就可以使動作更加美觀、大方。第四,舞者在進行踢后腿等訓練時,需保證動作的合理性,不要出現骨盆偏移的情況。為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起初可通過躺在地而的訓練方法保證支撐腿的自然性,當舞者站立后再進行外開訓練,就可以提高訓練效率。這一訓練完畢后,還要開展把桿訓練,使舞者能夠掌握更多的外開技巧。
四、結語
總之,在芭蕾舞訓練中,要高度重視外開訓練,確保舞者通過刻苦訓練后展現出芭蕾舞之美。舞者要加強對肌肉的訓練,通過靈活控制肌肉和正確轉動跳出優美的舞姿,展現出貴族般的氣質。外開訓練對于舞者的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不僅是一個動作,更可以反映出舞者的精神狀態與芭蕾舞的風采。
參考文獻:
[1]張琳,淺談“外開”教學在芭蕾舞訓練中的重要性[J].陜西教育(高教),2019 (03).
[2]李念,談“外開”在芭蕾基礎訓練中的作用和意義[J].北方音樂,2018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