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云
摘 ?要:大學生的求學之路更多是伴隨著未來就業的目標導向的,所以說大學英語教學雖然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但更重要的還是為學生之后的就業做準備,教師們在教學的時候,需要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就業緊密聯系,所有的教學都是以就業為導向的,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就業率,也更有利于他們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就業 ?大學英語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160-02
無論是從功利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大學生的求學之路更多的是伴隨著未來就業的目標導向的,然而這一點卻沒有被深入地貫徹到目前的高校教學環節當中,尤其是在語言學的相關教學活動當中,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這些語言類的教學活動,更崇尚于學術理論的講述,忽視了對于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技能的培訓,缺乏以就業為導向,使得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以后就面臨著比較嚴苛的就業環境。在當前大學英語專業更需要進行改革改制,需要建立起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培育體系。
1 ?改革的價值所在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能夠發現各大高校在從事英語專業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是以理論性的指導為主的,然而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持續深化,這一教育原則不僅僅適用于小學及中學,更適用于各大高校的本科教學活動,為了能夠更好地去提升每一名大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開設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課程,為所開展的英語教學體制改革已經十分有必要了,一般來說在這樣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我們所進行的改革更多的是側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應用能力,將英語作為一門應用類學科語言日常生活當中,代替了傳統的聽、說、讀寫、簡單的學習模塊。
除此之外,通過實際走訪當前的就業市場,能夠發現英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以后找到工作的幾率是相對較低的,這是因為一年又一年畢業生的數量持續增長,而除了985、211的英語專業優秀,畢業生能夠在畢業以后有幸進入到大型外企參與工作以外,其他的英語專業畢業生在畢業以后似乎只能夠走向小學和中學的講臺,成為一名英語教師。然而這卻也進一步加劇了當前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結合這一實際情況,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的,必須要以就業為導向,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機制,使得大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持續增強,可以以此來增加大學生在就業活動當中的核心競爭力,減輕就業壓力。
2 ?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2.1 形成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機制
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環節當中,更多的教師是圍繞著學生的英語成績提高著手的,所以啞巴英語的現象是層出不窮的,在當前如果要想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機制進行相應的改革,形成以就業為導向的新的機制的話,那么必須要以綜合性應用人才的培育為主要目標提升,對于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應用能力的關注度,以此來滿足未來社會乃至于企業崗位的需求。一般來說這一機制是離不開校企聯合的,在當前的各大高校英語教學活動當中,需要創建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機制,結合企業當前的用人形式可以打造更加深切的校企聯合機制,使得大學生能夠利用寒暑假進入企業當中從事英語專業的工作,這對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使大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專業,在未來進入到工作崗位以后,究竟面臨著怎樣的挑戰,自己應當從哪些方面來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各種素養。
除此之外,在教學機制的設置當中,教師也應當強調對原有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優化,不再強調單純的知識理論灌輸,而更多的強調的是學生們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習慣和技巧的培育。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環節當中,教師需要牢固樹立起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強調教授技法,而非單純的知識結果灌輸。使得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整個課堂的主人,管理人甚至是組織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倍增。
2.2 更多的關注英語教學的質量
進入到大學以后,雖然我們沒有了高中老師日復一日的督促和要求,更多的是依靠大學生的自主學習,但這并不意味著高校需要放松,對于學生成績和學生能力的關注度相反的是大學需要更多地去考慮到教師的教學質量,以此帶動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形成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生英語教學體制,并且持續增強其中的質量,使得英語的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能夠與未來社會的就業崗位需求緊密相關。
一般來說更多的是建議當前高校的英語教師選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在課堂當中就大建一些英語類的專業的求職模擬情境,例如,可以在作角色扮演和對話練習的時候,選取一些職場情境,讓學生扮演公司當中的英語專業員工,而教師則需要扮演整個公司的負責人或管理人和學生發生日常交流,使學生了解到英語專業在日常工作領域當中的應用。除此之外,針對翻譯類專業的學生教師則需要投放更加專業化和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可以鼓勵學生們對一些國內的同聲翻譯稿件進行翻譯嘗試,也可以通過一些多媒體信息設備當中的視頻投影功能,使學生了解到翻譯行業的艱辛之處,也可以以國家外交部目前所公布的數據為支撐,讓學生了解到英語翻譯在未來就業當中的具體情況。總體來說,教師必須要圍繞教學質量這一重點,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使學生能夠在大學4年內,就已經逐漸熟悉了英語專業的就業未來和就業應用。
2.3 開設英語專業的就業輔導課程
對于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必然離不開就業輔導課程的設置,如果要想形成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機制的話,那么在就業輔導課程當中,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考慮到時代的發展和崗位的需求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做出合理性的建議。
一方面應當考慮對大學生思維和思想的更新,使他們摒棄錯誤的擇業觀念,以發散性的思維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則需要國家提供相應的政策刺激和物質激勵,使大學生能在這種強大吸引力的影響之下進行創新。為此各大高校需要提供軟件和硬件上的雙重支持,在課程設計上應在保證理論就業知識宣傳的同時,強調實踐經驗的獲得。加強對在校生的職業發展規劃輔導,通過更加因地制宜和個性化的規劃策略,令大學生明確自身的定位,對自身所從事的專業,未來要踏上的崗位以及市場供需關系有更加清晰的認知。還需扭轉大學生的錯誤就業觀和擇業觀,從心理層面著手,使每名大學生都能夠以更加自信和正面的態度去面對未來的就業市場。
建議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競賽的方式來實施,這不僅可以使大學生樹立更加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令大學生以更加開闊和清晰的眼界去面對當前緊張和復雜的就業形勢,另外,還可使得大學生對自身和社會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提高未來的就業成功率。
3 ?結語
盡管大學生的就業市場化現象已經愈演愈烈,但是卻沒有形成與之相匹配的高校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體系,這種滯后性同樣加劇了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錯位感,成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一個顯著原因。另外,在高校所開設的課程和培養計劃當中,并沒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育,也缺乏課程的整合性,反而是通過隨意和盲目的專業設置,利用人才培養具有同質化傾向,這樣的人才進入到市場當中必然缺乏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張孟琳.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30):50-51.
[2] 張建利.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英語廣場,2018(12):88-89.
[3] 姜慧.“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2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