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連英


摘要:在實際教學課堂中,我們應該把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結合研究的課題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使之更好的服務于英語課程。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改善我們的設計來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水平。實踐證明,正確的任務TBL(Task-based Learning)模式教學有利于指導我們去設計出一些實用有效的任務,并且提高任務設計的質量,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活起來”,從而更便于我們進行課題的研究。
關鍵詞:課題;任務;新模式
一、研訓背景
以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特點為:(1)以教師的講解語法為主,學生課堂實際的操練相對較少,而且越接近中考這樣的情況成為普遍。(2)課堂運用口語教學的比例較低,學生主要以記錄下本堂課的重點短語背誦為主要的課堂教學模式,“記-讀-背-默-考”的學習模式普遍存在。(3)英語教師教學方法基本對“劃重點-講語法-默單詞-做練習-批考卷 ”這樣一個過程認同度為最大。
在此種情況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的結果特點:(1)部分刻苦用功的學生可以拿到比較高的考試分數,但成了啞巴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十分的低下,在日常生活中開不了口。(2)部分中等成績的學生出現背出了,默出了但考不好,不會用的情況。(3)學習習慣懶散的學生對英語望而生畏,在小學階段就失去了興趣,形成“學英語=背單詞 ”的錯誤思想,看到英語就頭痛的情況。
教學形式的組織和設計會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上課效率。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擔任引導的角色或者是一個課堂教學的設計師。在這種情況下目前所提倡的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務型學習)教學已經被廣大英語教師所認知并在實際的課堂中使用著,也是旨在改善舊的教學模式的不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研訓意圖
教師應遵循任務型教學的設計原則, 做到準確地把握TBL的教學理念,優化自己的任務設計,并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發現和研究語言教學的規律;形成一套有自己教學特色的教學策略;同時也要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多媒體教學;平時加強自我學習,拓寬知識面;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時代的需要。
三、研訓意義
TBL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而一個有效的課堂應該是一方面教師通過TBL的教學手段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到了語言知識,并可以根據所學知識處理所碰到的實際問題。TBL的教學模式和有效課堂的建構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它可以讓學生更樂意去學,學習的效果比起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更加的明顯,從而最終會形成一種和諧、民主和寬松的課堂氛圍。同時學習氛圍濃厚的課堂又可以為這樣的高效教學方式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它的快速發展。
四、研訓實踐
(一) 課題實施
TBL任務型教學體現的是如何讓學生通過溝通信息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考慮到TBL在課堂中整體設計的實效性,我們在使用TBL進行課堂教學前,通常會去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來作為自己設計方案的指導思想:
1.做好課前預設準備是課堂流暢性的保證
課前的準備工作是TBL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整堂課得以流暢進行的保證。
2.優選課堂素材內容是課堂高效性的途徑
課堂素材選擇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最好取材去自己的班級當中,
【實例一】 連貫性的任務,體現教學的梯度
在外研版新標準初三英語(上)Module 10 Fitness unit 2 Jamie is a cook whose ideas change school dinners.中我們設置了以下一系列的任務:
第一個任務讓學生懂得區分健康食物和對身體健康不太好的食物,可以訓練學生區分日常生活中食物的種類。第二個任務在第一個任務的基礎上,讓學生給自己的好友設計健康的三餐。難度有所提升,要求學生在看懂營養金字塔的基礎上做出相應認為合理的判斷,然后整理歸納完成任務。這比較符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學生們很愿意去嘗試。
五、研訓反思
在以任務驅動初中英語課內閱讀教學的探索過程中,筆者發現,這一模式較傳統的閱讀授課模式更有效,不僅能達成既定的教學知識目標,更能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理解與思考能力。當然,這一模式應當根據文本特征、學習共同體的水平進行任務調整,使之更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實用性,以滿足課堂教學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
[2]《外研版新標準英語教材學生用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2.6.
[3]《外研版新標準英語教材教師用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