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璐


摘要:“產出導向法”倡導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在外語教學領域有廣泛的指導作用。本文以本土化POA教學理論為指導,以U校園云教學平臺為基礎,在智慧課堂環境中,構建促進“說寫譯”語言產出、知識習得和智慧生成的教學模式,并在本科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進行實證研究。
關鍵詞:POA;大學英語;智慧課堂;U校園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是以文秋芳為代表的中國外語教育家構建的“本土化” 的外語教學理論,倡導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和完善,目前POA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這一教學方法受到了外語界專家和教師們的熱切關注,有研究者就POA理論體系進行了思辨性研究, 也有一線教師探析該理論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本文以本土化POA教學理論為指導,以U校園云教學平臺為基礎,在智慧課堂環境中,構建促進“說寫譯”語言產出、知識習得和智慧生成的教學模式,并在本科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進行實證研究。
一、智慧課堂特征
關于智慧課堂的特征,卞金金等(2016)從技術視角提出了資源分層共享、實時內容推送、學習情景采集、智能學習分析、即時反饋評價、協作互動交流、移動通信互聯的七大技術特征;唐燁偉等(2014)從祝智庭教授提出的影響智慧教育環境的6個維度,將智慧課堂特征歸納為個性協同化、 智能跟蹤化、工具豐富化與活動智慧化。 綜合以上研究,智慧課堂為教師和學習者提供了基于智能化分析的精準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為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進步、思維發展、智慧生成的實現提供助力,如圖1所示:
二、教學模式設計
本文以POA和智慧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智慧課堂的特征和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特點,提出基于POA的大學英語6P教學模式,該模式始于產出,終于產出,以語言產出和智慧生成為目標、輸入促成為手段、數據智慧為基石;以老師的智慧教學為引導,學生為學習主體,形成教學共同體,開展具有“互動化、合作化、探究化”教學,促進學生“說、寫、譯”語言產出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具體如圖2所示:
三、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周期,一學期,共計17周;授課教程《大學英語新視野讀寫1》《大學英語新視野視聽說1》。首先構建實驗環境,應用“U校園”教學平臺,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電腦、手機與其聯結為智能教學信息系統,構建智慧課堂。其次是設計實驗,選定實驗對象,進行實驗。選取渤海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2019級兩個班級,采用基于POA的大學英語智慧6P教學模式,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實證研究。三是觀察記錄實驗過程,統計分析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果。教師在學期末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小組訪談、歸類學生反思日記,了解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評價與反饋。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5%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持肯定態度,超過90%的學生對本學期的英語教學效果表示滿意,其中,說、寫、譯輸出能力的滿意度分別為93%、91%、89%。另外,92%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極大的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90%的學生認為小組或搭檔口語交際任務的設置增加了同學間相互交流、加深理解的機會,同學彼此之間的鼓勵、競爭有助于促進個人語言學習、增強自信心和勇氣、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各組小組長反饋,小組任務的設置不僅提高了他們英語應用能力,而且提升了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交際能力;形成了小組內促學、共學、樂學的良好氛圍。
總體而言,基于POA的大學英語智慧6P教學模式實證研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滿足感,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文秋芳. 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思考與建議[J].外語界,2013(6):14-22.
[2]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 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 中國外語教育,2014(2):3-12.
[3]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387-398.
[4]文秋芳.“師生合作評價”:“產出導向法”創設的新評價形式[J],2016,(5):37-43.
[5]祝智庭.智慧教學新發展:從翻轉課堂到智慧課堂及智慧學習空間[J].開放教育研究,2016,(2):18-26.
[6]卞金金.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習模式設計與效果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2):64-68.
[7]唐燁偉.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4,(1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