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標教育的不斷深化,人們越來越關注素質教育的發展,希望能夠將學生們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目標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新的教學目標也在不斷地提上日程。在我國目前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自我素養的提升。文章以小學階段音樂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為重點,提出了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核心素養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也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素質教育不斷地普及,為學生們的學習生涯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也在不斷出現,融入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每一門學科來說都十分重要,它強調的是對于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關注。在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上,核心素養為課堂帶來了新的轉變方向,也帶來了新的靈感。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如何根據學情制定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案,如何提升孩子們的核心素養,都是小學教師應當重視的問題。
一、 音樂核心素養的梗概
想要了解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首先需要知道“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終身發展以及社會成長中應當具備的一種能力,這對于人的成長發展來說是一種十分關鍵的高級能力,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表現等都有重要聯系。作為任何一個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相關學科的知識點,更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健全的人格。
對于音樂這門學科來說,其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歌曲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其中含有的思想感情也十分飽滿;更有世界經典曲目在其創作過程中涉及很多專業性的音樂知識,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創造性以及自主性,除此之外,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還能夠體悟到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提升學生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在進行音樂欣賞時,還能夠深入地了解樂曲背后所包含的文化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對各個國家的音樂風格有簡單的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二、 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對音樂課堂的正確態度
從我國傳統教育的角度來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以語數英等為主要科目,在高考中也只有音樂特長生會學習音樂的相關知識,而其他學生在高一過后就不再學習音樂的相關知識。這就普遍導致學校和家長對音樂教育缺乏一個正確的認識,認為音樂是可有可無的一門學科,從而會對學生造成相應的影響,讓學生們認為這門科目是可有可無的。
(二)教學模式存在問題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教師沒有對音樂知識進行充分的講解,也沒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只是簡單的以上完本節課為目的。除此之外,在有些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還會有其他科目的老師以任務繁重為由而占據音樂課堂,讓學生們完成其他科目的作業,而導致學生們的音樂課減少,影響學生們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從而離音樂越來越遠。
三、 培養小學音樂核心素養的意義及相關措施
(一)培養小學音樂核心素養的意義
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周圍的一切事物對他們來說都是十分新鮮的。同時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因此想要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了解,教師可以選擇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習,從而發現音樂中所包含的美。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培養學生們對于音樂美的感知能力。在接觸樂曲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從不同的節奏、不同的音色中體會到不同的情感,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聽覺感知能力;在聽到某些樂曲時,人們頭腦中便會由此產生不同的畫面,這是聯想產生的意境,能夠鍛煉學生們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學生們聽完一首曲子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者是輕松愉快的,或者是低沉的,都是學生們在情感基礎上抒發出來的自己獨特的理解,這能夠鍛煉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因此,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美的感知,啟發學生們對世界有新的認識。例如湘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歌曲《新年好》,描繪的是人們過新年時候的樣子,“我們唱歌,我們跳舞”,在過新年的時候,大家都會唱歌,跳舞,互相慶賀拜新年,符合我國傳統新年的氛圍。這首歌的曲調十分歡快,節奏明了,歌詞朗朗上口,通過學習這首歌,學生們能夠體會到歌曲中歡快的感情,從而領略到其中的歡快之感。
(三)有利于學生們的人格發展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材中,人們不難發現,其中所編寫的曲子都是十分積極向上的,包含了一種希望、樂觀的態度在里邊。例如《閃閃的紅星》《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曲都是通過歌唱的方式歌頌了我國人民在艱難困苦的時期仍然不放棄的堅定信念,表達了中國人民排除萬難的勇氣和決心。這些歌曲所傳達的是一種積極昂揚的精神,能夠給學生們在精神層面帶來洗禮,讓學生們對于我國過去的艱難有所了解,更能體會到在那艱苦的日子里,中國人民是怎樣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這些飽含著故事和情感的歌曲,能夠讓學生們更加了解其中的故事,從小樹立起愛祖國、愛人民的意識,從而樹立健全的人格。
(四)有利于學生的智力發展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左半球掌管的是人們的抽象思維,右半球負責掌管形象思維。音樂教育在發展左右腦平衡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對人們的智力發展至關重要。音樂通過其悠揚的旋律,能夠讓學生們領悟到其中包含的不同特色,使他們能夠以更加豐富的視角看待世界,增長學生們的見識。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中,還選取了《大河之舞》《牧民的一天》等欣賞曲目,在這些歌曲中,包含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讓孩子們在這小小的課堂中就能體會到祖國大地不同的民族特色,讓孩子們領略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對于孩子們的認識有一定的啟蒙作用。
四、 針對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提出的相關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隨著新課標教育的不斷推進,要求對學生們進行素質教育。因此,想要讓孩子和家長們了解音樂課的重要性,首先就要從教師抓起,讓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認為自己所教的科目是有用的,是對孩子有重大影響的科目;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進行教學,從小學階段孩子的具體學情出發,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進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可以對學生們喜歡的曲目進行調查,選擇大多數學生們喜歡的歌曲進行講解。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學生們能夠接觸到的電子設備也越來越多,因此他們接觸到的歌曲也越來越多,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出發,選擇較為流行的歌曲請大家和自己一起賞析歌曲。例如《爸爸去哪兒了》這首歌,這首歌的旋律輕快,節奏簡單,學生們都聽過,教師在進行賞析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入手,從而抓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帶領大家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由于學校教學設備的缺乏,音樂教室只有一臺鋼琴或者電子琴,有的地方由于條件落后,教師只能在教室里給學生們上音樂課。這樣的教學條件滿足不了豐富多樣的教學要求,給音樂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隨著條件不斷變好,學?,F在都配有多媒體設備等教學設施,教師應當抓住這良好的教學條件,盡可能地為同學們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對于音樂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音頻或者視頻播放,讓學生們感受到樂曲中所包含的魅力,例如教師在教授《雪絨花》這篇曲目時,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雪花的圖片,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中來,再伴隨著柔和的音樂聲,讓學生們體會音樂中包含的情感,從而加深對這首歌曲的了解。在聽完歌曲之后,教師還可以對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們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歷史條件,從而幫助同學們加深理解,從而達到循序漸進的學習目的。
(三)開展趣味性課堂訓練活動
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要接觸到音樂的旋律,還要對音樂發展的節奏有基礎的認識。節奏代表著最基礎的情感起伏,是音樂曲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學教師在教授學生認識節奏時可以設計簡單的節奏訓練活動,針對學生的特性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本堂科目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先教學生進行簡單的“打拍子”活動,拍手和拍桌子交替進行,讓學生感覺到其中的簡單的節奏感,從而明白打拍子是在干什么;然后可以選擇簡單的曲目進行練習,讓學生們逐漸認識節奏感的作用。
五、 結語
音樂教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們的智力發展,還能夠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感受到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文化。在小學階段音樂教育中,教師應當遵循素質教育的準則,從學生出發,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進行教學。從而帶領學生們體會音樂中的美好世界,從而提升學生們對于本門科目的興趣,讓學生綜合發展,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強,張凌燕.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教學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9(6):175.
[2]陳新珠.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課堂節奏教學的探究[J].讀寫算,2019(1):133.
[3]陳彬飛.靈動的音符激情的體驗: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有效性教學[J].北方音樂,2019,39(5):175-176.
[4]婁曉麗,肖婉秋.小學音樂教學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實施途徑[J].北方音樂,2019,39(3):127,130.
[5]王宇飛.基于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分析[J].考試周刊,2017(A4):164.
作者簡介:黃燕茹,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