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燕
摘 要: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評價的依據。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制訂的,在新形勢下,教學目標從單一向多元發展。教師制訂教學目標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關注個別學生,依生而教,依情而教。為學生量身定做,制訂出貼合學生個性化發展、多元變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傊?,目標制訂合理、有效才能真正發揮它的風向標作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再制訂;再實踐
體育課堂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來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可以說,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路燈,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老師對課堂教學目標沒有清晰的概念界定,在設計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下文主要以足球教學為例,按照課堂教學目標:認知、技能、情感三大領域的寫法,對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再制訂和再實踐,提出幾點看法。
一、拷問教學目標的制訂
(一)教學目標制訂緣于教學問題
1.目標空洞,太隨意
有的人沒有把握好教學目標該寫什么,把單元目標、項目目標甚至課程目標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這樣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實現。也有的教師在寫課時目標的時候只是改個運動項目,套用在任何項目上,特別是認知和情感目標,不考慮運動項目特點。例如情感目標都是培養合作精神,培養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等。
2.目標太多,難量化
一堂課的目標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能力等有具體、能達成的指向,如果目標太多,或許會脫離實際,無法達成,也無從評價。比如下面的例子,目標多,一節課中難以達成。例:三年級的小足球——腳背正面運球。技能目標:90%以上的學生能初步掌握腳背正面運球的技術動作;80%以上的學生能做到連續碰球4次以上并做到球不離腳兩米以上;練習中能及時躲避同伴,不碰撞;游戲中90%學生能做到降低重心快速轉身。
3.目標模糊,不明確
課堂教學目標包含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缺一不可,在用詞上也有一定的嚴謹性。下面兩個例子目標很模糊,指向性不明確。例子中的教學內容和技能目標的“足球傳接球”的表述模糊不具體。例:教學內容:足球傳接球練習。技能目標:通過對足球傳接球的練習,使80%的學生能掌握足球傳接球的技術。
(二)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的價值呈現
1.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對課堂教學目標有個正確的認識,才能制訂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為課堂教學服務,讓孩子在課堂中有收獲,“能夠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并對其情感和身體施以一定的積極影響”。沒有目標的課,就像行走的人沒有方向。
2.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階段推進的梯度支撐點
課堂教學活動中,各教學環節的設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三年級的足球腳內側傳球為例。第3課時技能目標是:初步學習傳接球的迎球動作,并體會如何掌握觸球后撤的時機。教學重點是:迎球動作。教學難點是:傳球時對力量和方向的把握。教學策略是:兩人連續腳內側踢球比較。第4課時的目標變成提高傳接球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教學策略中兩人傳接球練習則更多關注準確性和穩定性。教學內容相同,但目標不同,重難點也跟著變化,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不一樣??梢娊虒W環節的設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階段推進的梯度支撐點。
3.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情感喚起的生長點
課堂的教學目標總體上是靜態的,靜態下的目標不可忽視的是需要課堂的情感的動態變化和體驗的,課堂需要靜靜地思考,體育課堂更需要學生對于技能的掌握,更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一種體驗,獲得師生之間一種情感的激活爆發。追本溯源,需要合理的教學目標的引導和指引,課堂因此而有了生長點。
二、教學目標的再設計
(一)教學目標制訂的三個要素
1.層次性
學生發展的漸進性和個體差異,決定了課堂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目標層次清晰,教師才能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發展有差異,因此在教學目標中應該體現分層,這里的分層有兩層意思:一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漸進性,二是體現學生的差異性。
2.指向性
指向性指的是學生,也就是說學生能學會什么,學到什么程度,不是教師預設了什么,也不是教師完成了什么任務。教學目標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教學目標都是針對學生制訂的,它的主語也就是主體。比如“讓學生初步體會”“使學生初步掌握”“使學生初步具有”“使學生具有”等。
3.適宜性
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教學目標的設置和落實情況綜合反映,目標過難或者過易都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過難,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過易,學生很快就沒了學習興趣。做好學情分析是把握目標適宜性的必要途徑,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做到有針對性地設置目標。
(二)教學目標制訂與教學策略使用的思路架構
教學目標的制訂要考慮教材本身的特點、學生年齡個性特點、場地等因素。教學目標又影響著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影響目標的達成。有層次性、指向性的課堂教學目標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明確的努力方向。
三、以水平二“足球:腳內側傳球”為例的教學目標再制訂與再實踐
下面主要以水平二“足球:腳內側傳球”為例闡述教學目標制訂與實踐的三個策略:以學定教、依學而教、學評結合。
(一)策略一:以學定教——貼合學生個性化發展
1.重心下移:關注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
學習的效果并不是看教師教了什么,而是看學生學到了什么以及學習的過程中在認知和行為上發生了哪些變化。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用同一尺寸的鞋子讓不同的學生穿”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尊重差異,區別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達到目標的希望,體會成功的喜悅。以學定教和以教定教的本質區別在于,以學定教目中有人,以生為本,真正體現教學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貼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體育課要重心下移,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弱勢”群體。
2.適當超越:合理滿足需求更高的學生
統一目標、統一要求是傳統教學的弊端,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提高是新課程的出發點。新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每個學生的成才,每個學生能持續發展,自己超越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和發展。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挑戰更高目標的鼓勵,在制訂目標時,充分考慮到這部分學生,適當提高要求,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區別對待。
還是以腳內側傳球為例第5課時,教師的教學技能目標是:通過練習和游戲,提高學生對腳內側傳球動作技術的掌握。教學重點:支撐腳的站位。難點:傳球時對力量與方向的把握。教師通過兩人、四人傳接球練習和運球跑動游戲來達成目標。對于球性好,有足球特長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目標,將原地傳接球改成行進間傳接球,甚至是30米傳接球加射門。適當地設置有一定難度的目標,學生才有去挑戰的斗志。
(二)策略二:依學而教——量身定做的節拍式發展
1.依生而教
傳統的體育課,都是教師制訂教學目標,只有當教師在課堂上宣布上課內容及教學目標時學生才知道。有的學生這一內容早就掌握了,不需要努力就可以達到目標,有的學生,教師制訂的目標就算再努力也達不到,或者本節課中無法達成,不管是哪種情況,都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制訂不同的教學要求,幫助實現學生適宜的輕重緩急兼顧的節拍式發展。
2.依情而教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師會發現實際上學生的情況跟預料的有差別,這時候教師不能一味地為了實現事先預定的目標,硬是按部就班地教學,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目標,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開展。特別是一些借班上課的公開課,由于教師事先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情況缺乏準確的掌握,在課堂中才發現事先設定的目標不符合學生實際,弄得學生學得毫無興致,整個課堂毫無增量,聽課的老師干著急。教師不妨拋開設計好的教案,調整目標,調整難度,調整教法,讓學生學有所得。
水平一二年級上冊的“邊走邊運球”。認知目標是:通過邊走邊運球,讓學生知道行進間運球的拍球部位和反彈高度。技能目標是:通過控制球練習,提高手指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上課過程中,老師發現這個班學生控球能力比想象的要好很多,邊走邊運球已基本掌握,學生開始“無聊”。這時候,老師及時調整了目標,改成將球運成直線,并且在15米距離不丟球。學生聞言無比興奮,又精神百倍地投入新的挑戰中去。
一堂有效的課,要使學習水平低的學生“吃得消”且又有機會“夠得到”,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又“吃得飽”又能“有提高”。這樣的學習目標,對學生、對教師都有激勵作用,評價時也具有操作性和觀測性。根據學生情感的變化,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實現另一種節拍式的發展。
(三)策略三:學評結合——多元變化的可持續發展
1.重視過程性的目標評價
現行的評價方法是以技能評價的形式,也就是在同一標準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考試,并以此來考查學生的學習程度。這種評價方法是一種對結果的評價,它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存在,忽視了對表現性目標和過程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發展的評價。凡是有價值的學習結果都應當被肯定,比如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將游戲規則適當改動,使游戲更加有趣味,這個再加工的過程就應該得到肯定。過程評價是目標和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對學習效果、學習過程等非智力因素進行評價。
2.關注單一評價變多元評價
教師在評價的時候,應該考慮成績以外的一些重要因素。比如,努力程度、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和自身原有的知識等。把這些因素納入評價中去,對那些身體素質差一些,對運動卻很感興趣的孩子有更公平的對待。這就是從單一的評價到多元的評價。當然,這些因素的評價很難量化,可以通過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相結合,做到相對公正公平。
3.探索發展性評價
發展性評價應當需要改變現有的評價模式,要讓學生自主評價,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發展性的評價還應當改變我們過去常有的模式,不是對照所謂的“標準”是否達標,而應當縱向評價,今天我的增長點在哪里,今天我的進步在哪里等,更多地體現個性化。適當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發展愿望自己制訂學習目標,這個目標會指引著學生努力的方向。教師應及時檢查學生的目標完成情況,并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同時,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只有理念上的提高和突破,才會有行為上的改變。只有為學生量身定做,制訂出貼合學生個性化發展、多元變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反過來,只有總結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修正教學目標,才能真正達到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和發展。教學實踐證明,只要這樣去做了,既符合課程改革的目標又能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素梅.目標困惑: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應該如何表述[J].中國學校體育,2014(10).
[2]董玉泉,徐敏.如何制訂可操作可觀測的體育課堂學習目標[J].中國學校體育,2012(9).
[3]劉俊凱.論體育教學目標分類[J].體育學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