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亞亞
【摘 要】 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自推出以來,始終都強調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時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準則,也正因此,我國教學改革事業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應該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一系列有效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培養的探究能力與問題意識,得到全面成長。作為當前教師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模式之一,情境教學自身的教育意義較為突出。因此,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從而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水平。鑒于此,文章將以初中數學教學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問題情境
一、問題情境與數學問題情境
情境主要指的是相關理論知識產生或是應用的具體氛圍環境。而在教育領域中,情境教學則主要指的是教師在特定的教學氛圍與環境中開展的教學活動。在氛圍活動環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情感共鳴、意識認知來進行探索,最終實現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教學目標。
在問題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由教學問題所激發,學生基于興趣不斷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實現知識點的內化。而數學問題情境主要指的是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數學的學科特點來創設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問題情境。在數學問題情境中,教師既要做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又要利用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的質疑與探索意識,刺激學生發散思維,以此來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探索能力,最終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初中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的目標。
二、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
1.注重問題情境的層次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以及教學計劃來不斷優化問題情境的創設形式。由于不同學生之間的數學基礎、認知能力和探索能力等各有不同,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同樣需要注重問題情境的層次性。當利用問題情境導入新的知識點時,教師要創設更加具有吸引力、更為基礎的問題情境,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教學;當利用問題情境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創設層次分明、難易適中的問題情境,這樣才能夠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可以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都能夠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探尋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注重問題的發散性
極佳的問題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學生在認知上的不平衡,使學生產生一定的矛盾心理。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能夠巧妙揭露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與數學現有知識間的矛盾,進而激發學生自覺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注重情境的發散性與矛盾性,這樣教師才可以充分利用數學矛盾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探索欲望,使學生在情境之中自己去尋找解決矛盾的方法,以此來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除此之外,相較于傳統的創設問題情境,具有發散性特點的問題情境突破了教學框架的束縛,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不斷進行聯想,探尋出極具個人特點的解決方案,有時甚至還會實現“一題多解”的學習效果。
例如,當教師在講解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中“三視圖”的相關知識點時,與其直接引出知識點,不如創設一個問題情境:“一個物體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一個圓,你能確定這個物體的形狀嗎?”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得出“影子是圓的物體可以是圓盤,可以是球,在正午的陽光下還可以是立著的圓柱等。”這樣既有效引出了教學知識點,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思維,更加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3.注重問題情境的生活化
知識源于生活。具有生活化特點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實現知識點的“落地”,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生活觀察等形式來理解知識點。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也同樣需要生活化教學,將生活元素積極應用到問題情境之中,進而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提高問題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不但可以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還有利于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點。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全面理解了問題情境的基礎上,還需強化問題情境的層次性、發散性、矛盾性以及生活性,通過一系列更為有效的教學舉措來優化問題情境的創設形式,進而實現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教學目的。當然,本文的研究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初中數學教師今后還需要不斷結合教學實踐與學生的成長特點加強教學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育改革一直都有新鮮血液注入。
【參考文獻】
[1]魏玉華,董林偉.以情境之土 育問題之花 結思維之果——例談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J].中國數學教育,2017(7):9-11.
[2]張劍鋒.初中數學課堂探究性教學過程的問題情境設計方法初探[J].好家長,2017(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