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摘 要:新高考方案的出臺使現有的高考模式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對學科有一定的選考自由,因此為了適應這個特點,傳統的固定班級授課制就存在很大的弊端,會逐漸由分層走班制教學模式所取代。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分層走班制教學的試行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許多地方依然采取傳統的固定班級教學模式。就高中數學試行分層走班制進行一定的探究分析。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數學;分層走班制
針對高考不斷的改革,學校應該對此做出相應的改變,分層走班的教學模式就是為了適應這種新的高考局面而存在的,也必然是大勢所趨。新高考方案的推出對現在的考生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增強考生對自身的認識,揚長避短地選擇自己相對擅長的學科。分層走班制是為了適應新高考局面的需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室短缺的問題,相對于傳統的授課方式是具有一定優勢的,不過分層走班制在實施過程中并不如想象中的順利,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一、分層走班教學闡述
分層走班制,顧名思義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要知道所有的學生并不是處于同一個層次,相對的接受能力就會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師就應該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他們都能獲得提升。教師在進行教學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綜合分析后分為各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學習的層次班級,當自己的水平得到提升后可以選擇更高層次的班級,學校和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班級分層進行調整,不過并不建議分太多層,不然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反而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二、分層走班教學的新突破
分層走班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分層,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等特點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分層不應該只是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層,這樣得到的結果是不科學的,也不符合新高考改革的初衷,學生的綜合能力、動態發展才應該是學校和老師需要考核的,同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學生自己的選擇。分層走班的模式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心理壓力,不僅僅存在于學生身上,家長、老師也不可避免會有心理負擔。該模式可能會讓部分學生產生一種自卑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教師、家長無法及時進行疏導,同時有些家長自身對分層走班的教學模式了解不全面,對該模式存在誤解,認為就是之前的好班和差班,教師也會因此生出很多負面情緒,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以上這些情況在各個試點學校都有發生過,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校內部應該充分理解分層走班的意義以及具體如何實施。
三、數學分層教學新模式
數學分層教學對于學生而言,可以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的提升,但這對數學教師的要求相對變得更高,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尋找新的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等,以幫助學生提升。
1.差異教學
教學的重點應該在于“人”,也就是學生身上,根據不同的學生特性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比如教學的內容、方法、順序等都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進行適當的調整。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能力傾向、學習興趣等多方面進行教學,注意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梯度。
2.教學策略
比如講座式與輔導型相結合的方式,教師提前制定好適合的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堂中教師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思路,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質疑反思。學??梢詫iT安排一間教室,在固定的時間比如每周三天安排數學老師進行坐班,在這期間可以在這間教室內進行數學小組的輔導,班級公告欄中就安排的數學輔導內容進行公示,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另外對此應該設有上限人數,不僅要保證課后輔導的質量,也要讓學生產生一種競爭意識。
另外,還可以開設數學選修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高校中必修課與選修課都是并駕齊驅的,而在中等教育階段采取這種方式的很少,一般都是必修課走班模式,因此學校可以嘗試開設一些數學選修課,比如“高中數學邏輯游戲”等,讓一些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也可以設立一些簡單的數學基礎知識課程供基礎弱的學生進行選擇。數學教師可以利用選修課對學生進行一些更深層次的指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與理解,體會數學的魅力,調動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隨著新高考的改革,分層走班制更是必然的,數學分層走班教學一馬當先,積極實踐分層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借鑒,但該模式如何發揮更高的教學效果、如何讓學生養成更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仍需要不斷地努力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敏.新高考下數學走班教學的困局與突破[J].中學數學,2019(23):82-83.
[2]邢星.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新的實踐與探索[J].數學教育,2017(6):18-2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