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霞
摘 要:教師是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語文教師隊伍,既可以促進語文教師素質的發展,還可以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推動教育改革的繼續發展。從語言素質、思維素質、美育素質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建構語文教師專業素質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質;建構策略
教師作為參與課程改革的主要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程改革效果。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關注人的過程中,對人的素質發展也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在此背景下,語文教師需要具有專業發展意識,在應對語文課程改革的時候,首先從建立積極的心理,適應課程改革著手,之后努力學習,不斷優化教學,提升專業素質,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進一步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立足語文教師專業素質發展要求,本人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時,會從以下方面入手,采取多種策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一、提升語言素質的策略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目標具有多元性的特點,但最基本的目標還是由教師幫助學生積累語言信息,建構語言知識,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實現語言的積累與建構,提升語言能力。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而教師的指導是由其語言素養決定的。因此,我們在實施語文教學的時候,需要從自身的語言素養提升做起,為學生做出有效的指導。
一般情況下,為了提升自身的語言素養,我首先會從語感養成入手。因為語感是語言能力的核心。在日常教學中,我會對自己的朗讀情況給予充分關注,在每節課上按照文本內容為學生進行朗讀,并在此過程中,善于發現自身存在的讀音、停頓、語境體察等問題,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并在反復的實踐中養成語感。其次,語言素質的提升還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的積累。因為只有扎實地掌握了一定量的語言信息,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對其靈活運用,在學用結合下,逐步提高語言能力。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組織語文教學時,會打破教材、課堂的限制,利用網絡、教師培訓等渠道,搜集大量的閱讀材料,采取批注式閱讀的方式,每天留出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邊讀邊思考,將值得深思的語句或具有應用價值的語句記錄下來,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不僅可以實現語言素材積累的豐富,還可以在模仿中規范語言運用,不斷探索語言文字奧秘,充實語言文字積累,運用語言文字信息,為語言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升思維素質的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發展,語文核心素養被擺在了臺面上,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值得廣大語文教師深入探究的問題。就語文核心素養而言,其所包含的維度是多種多樣的,其中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大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既然教師是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那么,要想有效地引導學生養成思維品質,教師首先要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提升思維素質。
為了實現自身思維素質的提升,我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要敢于質疑。這是因為質疑是思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思辨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過去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我一貫依賴教參、教科書,很少有自己的看法。現在,我在分析文本的時候會打破教材、教參的限制,對文本主題、寫作技巧等給予關注,試著換一種方式思考,看看換一個題目或換一種寫作方法會有什么不同,以此在變換中學會質疑,同時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中建立對教學內容的深度認知,為有效組織教學打好基礎。其次,我會細讀文本,善于從文本的細節入手,探尋書寫原因、目的等,從而透過語言文字對文本內容深度探究,拓展思維,在加深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實現思維品質的發展。
三、提升美育素質的策略
語文是一門極具美感的學科,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語言內容,無一不彰顯著濃郁的美。立德樹人的提出要求語文教師發揮德育功能,展現語文審美教育價值,對學生進行審美鑒賞與創造力培養。要想實現這一點,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在提升自身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我首先會擦亮自己的眼睛,對大千世界萬事萬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從自然美、人文美中感受到美就在身邊,受到美的熏陶。其次,我會提升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學習與審美有關的理論知識,在教師培訓活動體驗中汲取鑒賞經驗,以此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對美學書籍進行細細琢磨,潛移默化地形成自身獨特的鑒賞體驗,提升美育素質。
總之,在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要想促進學生實現有效發展,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從語言、思維、美育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以自身的發展,優化語文教學,驅動學生積極參與,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的發展,打好養成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營.中學初任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培訓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2]彭蔚亮.大力提升專業素養,做新時代優秀中學語文教師[J].新課程(中學),2018(2):8-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