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貢國



[摘要]新課改以來,隨著學習理論和學習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對新教學方法研究的熱情高漲。STEAM教育是基于核心概念,整合學科知識,對物理知識原理進行教學的方法。STEAM教育中的設計型學習與物理科學探究學習有著本質的區別。文章以《絢麗多彩的音樂》的教學設計為例,探討STEAM教育中的“6E設計型學習模式”,望有效發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STEAM教育;科學探究;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 2020) 23-0044-04
STEAM教育是始于美國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論。“STEAM”一詞緣起于“STEM”教育,指的是科學(S)、技術(T)、工程(E)、數學(M)相融合的教育。STEM教育活動偏向于工科,缺乏藝術性,更缺乏文化素養及美學教育。美國知名教育學者格雷特-亞力克教授( Georgette Yakman)及其團隊,提出在STEM教育的基礎上加入藝術(Art),以提高STEM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對教育活動的興趣,便產生了“STEAM”教育。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新課標倡導探究式教學模式,旨在擯除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程內容為目的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注重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新的以學生為中心、以科學素養為目標的體驗式、實踐式的教學方式[1]。STEAM教育強調在綜合項目中,經過學生的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設計出作品或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獲得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方面的綜合知識、思維方法及能力,用跨學科的意識思考問題,并會用學到的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動手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STEAM設計型學習模式與物理學科的科學探究
東南大學葉兆寧教授在對STEM教育進行研究時指出“STEM教育是四個領域之間的關聯及有目的、有方法、有系統的融合”[2]。他將STEM教育歸為基于問題、基于設計及基于項目的三個類別教學方式。美國技術與工程教育學會基于STEAM教育,結合了“科學探究”的思維和“工程設計”的實踐,提出的“6E設計型學習模式”,讓學生洞察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整合跨學科知識,為整合性課程開發提供了精準的課程教學流程[3]。圖1為“6E設計型學習模式”的簡要說明及關系:
圖2是粵教滬科版八年級上冊《1.4嘗試科學探究》教材中物理科學探究的七個步驟。對比STEAM教育的“6E設計型學習模式”,發現:
1.知識傳授的側重點有差異。科學探究側重一個具體問題,是對研究問題的驗證,科學探究引導學生經歷物理規律的探究過程,強化探究數據的判斷意識,從數據信息中歸納出已有的物理規律,這是一種知識的驗證過程,這種驗證過程強化了學生對現有結論的記憶,探究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的創造性思維空間是有限的。STEAM教育是五個學科的融合教育,STEAM教育的“6E設計型學習模式”是融合教育中的對物理相關知識的提煉與加工,是社會技術問題的物理知識應用,思考解決的問題更加全面,提取的物理知識更加實用。
2.知識獲取的方式有差異。物理學科中的實驗探究是現有物理規律或結論的再證明,學生用相同實驗證明已有結論。STEAM教育的“6E設計型學習模式”綜合各學科,指導學生制造或創造產品,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樂趣,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4]。例如溫度計,課標要求是:①了解溫度計的原理,②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課標在培育學生思維方面沒有開拓性設計,也沒有針對性的動手操作。采用設計型STEAM教育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制作溫度計,測量溫度,形成扎實的知識范疇。制作溫度計需要各學科融合,材料選取、制作涉及工程技術知識,零攝氏度選取涉及科學知識,溫度標注涉及數學知識,溫度計形狀涉及藝術知識。
3.探究工具的選擇不同。物理科學探究的器材是經過論證的教學儀器,為學生實驗提供便利,節省時間。例如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課堂探究的重點是工具的使用,而非工具的原理及工具所涉及的知識。而設計型STEAM教育學習模式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設計器材,使學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積淀物理學習方法。例如,在杠桿平衡條件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從桿秤的制作開始,研究桿秤原理,再到杠桿平衡知識,這樣既實現杠桿平衡條件知識的學習,又強化綜合學科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4.探宛興趣的持續程度不同。物理中的科學探究包含七個要素,活動目標比較單一,結論的指向性強,活動的探疑效果降低,導致學生很難保持探究的熱情。例如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規律等光學知識時,活動步驟已經設計好,學生只需要按照教材的探究步驟操作,即可得到相應規律,完成學習任務。采用設計型STEAM教育學習模式,其中作品的制作具有挑戰性,設計的作品隨知識變化,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的種類也會多種多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積累。
二、《絢麗多彩的音樂》的教學設計
STEAM教育作為一種培養未來綜合性人才的教育模式,是我國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補充,為初中物理教學拓寬了渠道,增添了活力。STEAM教育的實施最終要以課程形式呈現出來,現以粵教滬科版八年級上冊《2.2我們怎樣區分聲音》及《2.3我們怎樣區分聲音(續)》兩節課為例,設計基于STEAM教育的設計型教學設計(見表1)。
三、結束語
隨著理論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STEAM教育的設計型學習模式在整合學科知識、探索物理原理、發展學生知識方面提供了方向,設計型學習模式的實施與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統一的。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更多的課程知識進行STEAM教學設計,將物理知識的學習發展到跨學科的知識融合,將零散、孤立的知識進行有機結合,讓STEAM教育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史顏君.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物理課程設計研究[Dl.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2]葉兆寧,楊元魁.集成式STEM教育:破解綜合能力培養難題[J].人民教育,2015( 17):62-66.
[3]楊珍珂,賈偉堯,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課程創新與案例設計[Jl.物理教學探討,2018(3):21-22+24.
[4]傅騫,劉鵬飛.從驗證到創造:中小學STEM教育應用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4):71-78+105.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