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輝
摘 ?要:結合體育教學模式發展趨勢,本文對中小銜接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提出體育教學應加強中小銜接教學,以便使學生體質健康得到持續提升。在此基礎上,結合投擲實心球體育教學內容,對體育教學的“高認知”“高參與”和多元目標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致力于打造生本教學課堂,強化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促使體育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關鍵詞:投擲實心球 ?體育教學 ?中小銜接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6(c)-0150-02
Study on cohes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rowing solid balls
Lin Yihui
(Fuzhou no.7 middle school,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12)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hysical education mod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 of linking up teaching of middle and small schools, and holds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linking up teaching of middle and small schools, so as to mak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continuously improved.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of throwing solid bal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 cognition" "high participation" and the multi-obj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devotes itself to building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lass,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physic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level.
Key Words: Throwing solid bal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mode of connecting teaching in middle and small schools
在初中階段,學生在投擲實心球體育教學中普遍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與學生未能較好地完成中小體育教學過渡有關。面對這種問題,還應加強中小銜接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提出有效體育教學策略,以便使學生體育認知、技能、素養等得到逐步提升,繼而使學生取得全面發展。
1 ?體育教學模式發展趨勢
近年來,各地普遍出現小學生進入中學后不適應體育課的情況。小學和中學盡管隸屬不同的基礎教育階段,但還應加強體育教學銜接,以便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不斷提升。結合這一需求,中小學銜接教學模式得以被提出,強調在體育教學內容上保證銜接順暢,并且能夠結合學生身心發育規律和個體偏好完成“由易到難”的體育活動安排,為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奠定良好基礎[1]。如在小學階段,要求學生掌握跑、跳等基本動作,在初中則要完成動作要領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體育技能,保持體質健康發展。在教學活動組織中,則要求教師做到靈活變通,能夠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養成鍛煉習慣,形成堅韌意志品質,使學生體育科學素養得到培養。
2 ?投擲實心球體育教學中小銜接教學策略
2.1 “高認知”教學策略
采取中小銜接教學模式教授投擲實心球的內容,教師需要采取“高認知”教學策略,以便系統組織教學活動。采用該策略,能夠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認知提升當成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基礎,使學生從認識實心球運動開始,逐步提高對體育運動意義的認識,在體育學習中加強自我約束,得到認知水平提升。按照這一思路,教師需要完成“生本課堂”的構建,尊重學生在身高、爆發力、協調性等方面的差異,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實心球投擲指導,促使學生認識到實心球投擲練習能夠使其得到爆發力、體能、協調性等各方面的鍛煉,繼而使自己的身體素質得到整體性提高。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在完成練習任務布置后關注學生投擲方法和技巧,記錄學生各方面身體素質。根據學生情況,教師可以制定不同教學方案,安排學生開展不同練習活動,為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體育學習成效,繼而在體育學習中做到持之以恒。比如在協調性練習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滾動實心球、傳遞實心球等練習,在提高熟悉程度的同時,得到身體協調性練習。在學生感受到實心球投擲學習適合自己的情況下,才能在學習中做到穩扎穩打,得到速度、協調、力量等各方面的培養,不僅可以取得滿意成績,也能形成健康身體素質,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2 “高參與”教學策略
實施“高參與”教學策略,能夠使學生主動完成中小體育教學銜接,做到準時參加實心球訓練,把握體育學習規律,得到綜合素養提高。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當成是教育主體,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實心球練習。在實心球投擲基本功練習中,需要長期進行有效訓練。為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訓練計劃,如條件好的學生可以利用啞鈴等加強上肢力量訓練,也可以選擇使用杠鈴做俯臥撐。在下肢訓練中,可以選擇跳繩、深蹲等不同方式。在腰腹訓練中,可以采用腹肌滾輪、引體向上等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得到潛力激發,從強化訓練中感受到樂趣,從而主動完成訓練計劃。而實心球動作復習較為低效,容易導致學生感到枯燥,教師還應采取合理化方式創新復習動作,繼而使學生能夠高效開展學習活動[2]。在教學中,為保證學生有序開展練習技能,培養良好練習習慣,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把握練習時間和頻率,適時打斷學生分享投擲實心球的小技巧,促使學生在休息之余積極參與教學。在學生已經取得一定練習成效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要求較高的活動,激發學生挑戰欲望,提高學生參與性。
2.3 多元目標教學策略
在投擲實心球體育教學中,教師還要采取多元目標教學策略,最初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成是基礎目標,使學生掌握投擲實心球的知識,得到技能初步鍛煉,從中獲得良好學習感受。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圍成一個圓,將實心球放置在圓心位置,鼓勵學生猜測實心球如何使用。根據學生提出的不同使用方法,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演示。在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完成不同動作的情況下,好奇心也將得到激發。給予學生足夠大的自由發揮空間,能夠使學生保持實心球學習興趣,促使其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在教學逐步深入階段還應將培養學生鍛煉習慣和意志品質當成是目標,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性、游戲性項目,克服“小升初”的不適感,能夠主動走出宿舍,加強投擲實心球練習,達到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最終目標[3]。在學生掌握實心球投擲的動作要領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組織學生開展競賽活動。對于學生來講,可以結合各自興趣愛好進行任務分配,把控不同游戲環節,并在活動中得到技能鍛煉。在合作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得到溝通互動能力的培養,也將形成集體精神和強烈責任感,促使其克服活動中的困難,形成良好體育意志。因此實施多元目標策略能夠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促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投擲實心球體育教學中,還應把握中小銜接教學發展趨勢,做好教學內容銜接過渡,使學生能夠順利適應教學變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還應加強“高認知”“高參與”等教學策略的運用,引導學生逐步提高對實心球運動學習的認識,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技能、形成素養的目標,繼而為學生體質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湯芹,黃一帆.體育中考項目與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的思考——以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為例[J].體育教學,
2018,38(4):30-31.
[2] 高潔.初中實心球教學策略整體性的思考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1):123-124.
[3] 翁發志,鄧萬金.對實心球投擲技術動作在體育中考實踐中的淺析[J].體育師友,2019,4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