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菁
[摘 要]語文課堂導入形式眾多,教師對導語內容展開創新探索,借助更多輔學手段展開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提升導入的激發效果,為學生帶來全新的感官沖擊,從而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問題導入、媒體導入、活動導入、互動導入,其呈現方式不同,其調度效果也有所不同,教師從更多視角展開教學操作,能夠形成豐富的教學啟迪力量。
[關鍵詞]課堂導入;多元篩選;創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25-0060-02
語文課堂導入設計時,教師需要有整合、優化、創新意識,啟用問題導入、運用媒體導入、借助活動導入、利用互動導入,都能夠成功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課堂導入是教學的第一環節,教師對導入方式展開創新探索,借助多種教輔手段展開設計操作,勢必能夠給學生帶來多種感官的沖擊,其調度效果值得期待。
一、利用懸疑問題導入
語文課堂導入環節設計時,教師需要有創新意識,對導入方式展開對應處理,以獲得更為豐富的啟動力量。教師利用問題展開教學導入,這是最為常見的教學手段。教師要對問題語言展開優化處理,提升問題語言的色彩度、趣味性、懸疑性,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思維沖擊。“一樣問題多樣問。”問題語言構建形式眾多,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教學設計,其調度效果會更為鮮明。
問題導入設計要提升契合性,教師需要對問題內容展開研究,對問題表述語言進行優化處理。例如,教學第八冊《天窗》一課,因為題目是“天窗”,在問題投放時,教師這樣設計:俗話說“打開天窗說亮話”,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用“天窗”做為題目,這里的“天窗”有哪些獨特的意義呢?從這個“天窗”里,作者有哪些重要的發現呢?我們從這個“天窗”里能讀懂什么呢?學生拿到這些問題后,都能夠積極展開回應,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閱讀,課堂學習呈現主動性。教輔材料上原來的問題設計是:天窗給鄉下的孩子帶來了什么?教師展開深入研究,將問題設計的語言藝術化,提升了問題導入的契合性,給學生帶來了更多深入思考的契機,點燃了學生的閱讀熱情。
“一樣話十樣說。”教師從問題導入角度展開教學創設,改變了問題表述方式,其助學效果便呈現出來,這當然是設計技巧應用的結果。
二、運用多種媒體導入
語文學科教學有自身的規律和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也需要貼近學科特點。多媒體、白板、電腦、手機等都屬于現代媒體工具,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合理利用這些媒體展開教學,可以給學生的多種感官帶來沖擊,讓學生在不斷思考中建立起學習認知。媒體是輔學手段,具有直觀性、互動性、體驗性等特點,教師要注意對媒體應用設計展開深入研究,提升媒體語言的新穎度,以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課堂教學的新起點。
在教學《琥珀》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對題目進行詳細解讀,然后給學生展示一組琥珀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琥珀都是難得的化石,價格極為昂貴,甚至比黃金還要貴重。如果琥珀中有昆蟲,大概需要數萬元才能買到。仔細觀看這些琥珀圖片,看看有哪些新發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觀察,很快就有了信息回饋。有學生說,這件琥珀中有一只蒼蠅,化石呈現金黃色,透明晶瑩,應該是琥珀珍品;有學生說,有件琥珀中有一只蝎子,其形態特別自然,這件琥珀肯定更為珍貴。教師也參與到圖片觀察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對琥珀的相關價值展開了交流討論。
教師為學生展示琥珀圖片,介紹了琥珀的價值,其目的是引發學生的觀察主動性。學生對琥珀沒有多少認知,經過教師的引導,自然生發了探索興趣,通過對琥珀圖片進行觀察評估,學生自然建立起閱讀學習主動性。
三、借助趣味活動導入
課堂趣味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教師利用活動展開教學導入,其調度效果非常突出。誦讀比賽、課堂演繹、游戲競賽、課堂辯論等都屬于課堂活動形式,教師以此展開教學導入,可以瞬間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直觀思維比較敏銳,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初便給學生投放一些活動內容,學生就能自覺進入活動之中,并在具體實踐中建立起學習認知。學生對教學活動有更多期待,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展開設計和組織,其助學效果會更為豐富。
在教學《海上日出》時,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個學生的配樂誦讀音頻材料,要求學生猜猜是誰讀的。學生聽說誦讀者是本班的同學,都表現出極高的欣賞興趣,不僅積極猜測誦讀者身份,還對誦讀情況進行點評。教師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讓學生自然進入到誦讀學習環節。為提升學生誦讀學習的品質,教師在對學生的誦讀進行點評時,給學生傳授了一些誦讀技巧和方法,學生積極回應,參與到誦讀訓練環節,課堂學習氣氛漸濃。
教師利用誦讀音頻材料展開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借鑒,成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順利進入實踐之中,在訓練體驗中建立起了誦讀認知。教師借助課堂活動展開教學導入,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更高,課堂教學環節轉換順利,其助學效果更為突出。
四、借助互動談話導入
教師利用互動談話展開教學調度,可以給學生帶來更為直觀的感受。在具體應用時,教師需要有整合意識,將互動談話融合到其他教學手段之中,以便給學生傳遞更為豐富的信息,幫助學生建立更多的情感共鳴。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點贊評價,如果能夠運用上多種交流語言,其激發效果會更為突出。學生對教師的言行有更多關注,教師的一顰一笑都具有很大的魔力,只要科學合理地應用談話,其教學調度效果一定會更為突出。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童話故事,學生有更高的閱讀期待。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先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學生介紹了文本的主要情節,對童話人物進行了重點分析,預習操作效果顯著,教師給出積極評價,并對這個學生豎起了大拇指。學生深受鼓舞,課堂學習展示氣氛活躍起來。當學生繼續展示預習成果時,教師不時點頭微笑,并給予更多表情上的認可,學生心領神會。為了給學生更多的鼓勵,教師還組織學生對一些表現優秀者給予掌聲鼓勵。而為了使學生獲得全新的感受,教師又改變了操作方法,變鼓掌為擊掌,讓同桌兩人相互擊掌,發揮相互激勵的作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豐富活力。教師充分利用肢體語言展開教學調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多新鮮感受,學生從教師身上看到了真誠和關心,自然生發出無窮的學習動力。
學生對課堂導入方式有不同接受度,教師將肢體語言巧妙融入其中,給學生帶來了不同的學習感知,其助學作用也十分明顯。
課堂導入手段極為豐富,教師對導入方式展開對應性研究,能夠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更多的促進動力。課堂導入精巧設計,體現的是教師的教學智慧,如果教師能夠借助更多先進的助學手段展開調度,自然能夠贏得更為豐富的教學成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圍繞學生主體展開教學設計和實踐,以提升課堂教學的契合度。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