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菊萍
摘 要:圖畫應用題是文字應用題的基礎,主要以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展現,在低段數學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圖文應用題是數學思維從形象到抽象過渡的階段,在現階段培養學生解決圖文應用題的能力,為以后的純文字應用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卻沒有意識到圖畫式應用題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基于此,本文就低年級圖畫式應用題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供一些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參考的原則,僅供參考。
關鍵詞:低年級;兒童發展;圖畫式應用題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6-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13
圖畫式應用題是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而制定的學習策略。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其重要意義卻總是被教師忽視,并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基于此,筆者探討了如何在教學中更加高效合理地利用圖畫式應用題。
一、低年級圖畫式應用題的重要意義
(一)順應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
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圖畫式應用題的訓練,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規律,2-7歲的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這一時期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是開始學會用抽象的符號來代表自己認知的事物。本階段兒童的認知具有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思維運算。而7-11歲的兒童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已經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因此教師要逐步培養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前運算階段向具體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展開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其中應用題自然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但是由于學生的認知發展還不夠完全,用圖畫的方式展現應用題,會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并且接受。圖畫能夠帶給人更加直觀的感受,并且通俗易懂。大部分學生在入小學前,接觸的很多東西都是以圖畫形式呈現出來的,如果上小學一開始就用文字式應用題對其訓練,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反感和排斥心理。
(二)符合學生閱讀能力
低年級學生入學不久,對數學了解較少,對于其他科目也是一樣。如果僅僅用文字來表述應用題,那么學生容易曲解甚至完全不理解題目的含義。因此使用圖畫這一簡單直接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了解題目的含義,也比較符合學生之前的閱讀習慣。另外,由于低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對數學概念理解得不夠深刻,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用圖畫應用題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加減乘除等運算規則,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利用圖畫開展應用題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也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圖畫式應用題主要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展現,這一類圖畫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還不夠成熟,色彩鮮艷,可愛活潑的圖畫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圖畫式應用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課堂氣氛調動起來,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如何進行圖畫式應用題教學
(一)引導學生讀懂題意
圖畫式應用題直觀簡單,能將題意直接明確地展示出來。但是對于缺乏了解的低年級學生而言,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理解困難,容易產生誤會,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理解訓練。例如,在講解用兔子示例的加法題目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圖中內容。圖中共有兩堆兔子,一堆有四只,一堆有五只,大括號表示“一共”的意思,兩堆兔子加起來一共有幾只?此時教師不僅要解釋數字,也要給他們解釋在數學中一些常用的簡單的標點符號的含義,否則學生容易曲解意思。
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題目的含義。在課堂上,當學生記憶圖畫式應用題各部分表達含義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題意,此時就可以采取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方式來檢測學生是否真正地理解題意。教師不宜采用提問的方式,因為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在課堂上是比較害羞的,并且如果是自己不擅長的學科,說錯了答案,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受到打擊。所以,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自主發言,鼓勵害羞的學生克服心理困難,也讓基礎較差的學生聽別人如何作答,檢測自己的理解情況。長此以往,這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為以后進行文字式應用題奠定了基礎,又鼓勵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或許是一門比較難的科目,因此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一定要將數學課開展的生動有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圖畫式應用題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教師在講述某一知識的時候,可以用圖畫式應用題作為導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其猜測這道題的含義。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游戲的方式,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例如,有一道關于小汽車的應用題,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汽車模型作為教具,在課堂上直觀展示圖畫式應用題,同時進行解讀:一輛小汽車開過來,又有三輛小汽車開過來,那么一共有幾輛?如果再開走一輛呢?圖畫式應用題是一種便于設置生動情境的教學素材,教師在授課時應當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由淺入深
圖畫式應用題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引導,如前面提到的兔子、小汽車等例題,其本質是加減法。在學生理解題意之后,教師一定要由淺入深地讓學生意識到題目背后的加減法運算規則,并將算式書寫出來。四則運算法則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要通過特定的訓練使學生理解其中的區別。例如,在談到“開走”“離開”“吃掉”“花掉”這一類詞語時,一般要用到的是減法的運算法則,而用到“飛來”“多了”等一類詞語時,一般指的是加法的運算法則。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背誦加減法口訣,一定程度上加強訓練,這樣可以節約計算時間,又能計算得準確。在小學二年級中學生就已經接觸到了乘法口訣,但是很多學生并不能熟練掌握。法則與口訣是學生計算解決題目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區分與辨別,培養學生熟練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舉一反三
低年級圖畫式應用題通常情況下內容會比較簡單,本質都是四則運算。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其運算能力,不僅需要大量的運算訓練,還需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以“兔子”舉例的加減運算題目中,教師可以借助道具,通過增加兔子或者減少兔子來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當學生對其進行熟練掌握之后,教師還可以將兔子這一對象更換為小汽車等形式,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在學生掌握圖畫式應用題背后的運算規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出題,考考身邊的同學。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給學生留作業的時候換一種新穎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課堂上所講內容與運算法則進行出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這也是鼓勵教學的一種方式。
(五)培養綜合能力
圖畫式應用題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可以用來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等。在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日后學業的發展。例如,在進行圖畫式應用題講授的環節中,教師可以對圖畫展示的內容進行生動有趣的描述。如在“需要幾輛大巴車”這樣的題目中,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如下的描述:“假如我們班去郊游,班上有32個人,每輛大巴車可以坐10人,那我們租3輛大巴車夠不夠呢?不夠的,還有兩位同學被落下了,就不能去郊游了……”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也更有利于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讀題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口頭表達自己對于題目的理解。當眾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是對學生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要自己理解題目的含義,還需要能用簡潔概括的語言將自己的理解清晰準確地傳達給其他人。這也是對學生自信心和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另外一方面,圖畫式應用題可以借助道具來進行理解,例如小算盤、火柴棒等等。學生通過對于道具的操作,可以將具體操作與抽象的數學思維聯系在一起,不僅有利于其數學能力的培養,還有利于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共同探究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與問題探究意識。低年級的數學課要交給學生的內容是綜合而多樣的。情景式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一個領導的作用,所以要提高學生參與度。教師在進行圖畫式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牢牢把握住這一點。
(六)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時也要在教學方案的指引下進行差異化教學。對于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教師要照顧到每位學生。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生按成績分為A、B、C三個層次,為A類同學講解較難的題目,或者給他們做文字式的應用題,檢測圖畫式學習的情況如何;為B類學生講解高于基礎題一些水平的題目,這樣有利于B類學生拔高,進入A類學生行列;對于C類學生來講,就要多給他們講解基本的口訣、法則運算,讓他們多加練習,沒有計算基礎就無法做應用題,即使是圖畫式的應用題,在此基礎上,才能給他們多講些應用題,否則會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學習負擔,學習沒有成效就很難提起興趣,這樣就會陷入惡性循環中。所以,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教師要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
三、結語
面對低年級學生的圖畫式應用題教學,教師既要理解圖畫式應用題的重要性,又要在講授的過程中遵循科學的教學規律,通過引導學生讀懂題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淺入深、舉一反三、培養綜合能力和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這些途徑來有效開展圖畫式應用題教學。
參考文獻:
[1]李金樸.數學圖畫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貴州教育,2007(22).
[2]李飛.談小學數學圖文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祖國(建設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