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治祿
摘要:初中化學主要是學習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化學現象,是一門較為基礎的課程,通過日常的化學現象學習進一步為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為高中化學學習打下基礎,深化學習被新課標反復強調,杜絕淺層次的學習是為了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有深化學習才能讓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力得到培養。本文通過有關深度學習初中化學能力的培養總結一些相關策略,希望能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增強綜合素養的過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 初中化學 深度學習 能力培養策略 綜合素養
教師對學習的認識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而日益深刻,作為新型學習理念的深化學習,是以學生自身學習能力作為基礎去進行自主探究,即用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現實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去,在解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中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化學以實驗為主,以縝密性著稱,化學規律性強,但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聯系著。反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思考和談論并不能獨立,實際上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淺層次的學習。為了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就需要重視深度學習工作的開展。
一、重要性強的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不斷反復的去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在自主學習中去探究發現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來。初中生。只有培養好了深入學習意識和學習方法,真正進入深入學習的領域,才能掌握化學的內在知識,初中階段是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要引導學生把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去,畢竟這是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體現,同時也為他們進入更深的學府深造打造良好的基礎。
二、引導中學生深度學習初中化學的策略
(一)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要在不斷的教學中改進傳統教學模式中“讓他學”的現象,就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畢竟當今的社會是終身學習的社會,一直在強調終身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僅是迎合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也是為了防止讓他學的模式,導致學生對學習厭惡,大大降低學習效率。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發生,教師需要增強化學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深入學習提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
教師要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比如在進行“金剛石,石墨和碳60”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金剛石與石墨的用途,通過圖片和視頻導入內容。接著教師又可以穿睡衣些教學情境,帶領學生進入趣味十足的商店,并在商店內展示出有關課堂內容的圖片,可以是人造金剛石和天然金剛石的對比,讓學生用專業術語回答出透明,堅硬,正八面體等物理性質,并且兩學生推測它們的性質。對于石墨類的商品,例如鉛筆芯,潤滑劑,碳棒等等,引導學生回答他們的顏色,形狀,是否具有導電性等等。在一問一答中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相關的化學知識。巧用化學的趣味性讓知識生動化,游戲化,在圖文并獲中讓學生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快樂。為了對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礎,趣味性必不可少。
(二)創設良好的只有生活化教學問題情境
提升學生對化學的認識興趣,在趣味的認知中學習化學的相關基礎知識,是初中階段化學教學的主要任務,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因此教學也應該具有生活化,讓學生切身感受化學中的生活性。對于教學內容教師要進行深度的探索,不斷地挖掘化學知識點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點,創設能讓學生了解化學內涵的有趣問題情境,不讓化學與生活脫離,對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做進一步的增強。
像在進行制取氧氣的相關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生活中氧氣的應用情況,比如潛水員靠氧氣管呼吸,在水里自由的潛水。醫院里的病人完全靠人工輸送的氧氣延緩自己的生命,尤其是生命垂危的病人更離不開氧氣。通過生活中氧氣的應用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并讓他們打開自己的思維。老師此時可以話題一轉,提出你們知道生活中氧氣應用是十分廣泛的,但是你們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呢?我是可以通過視頻或者自己親自的演示分解雙氧水溶液制取氧氣的實驗,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為什么要加二氧化錳呀?有什么作用?在上面要運用大量的氧氣,又該如何去提取?并通過課件展示催化劑在化工廠中的應用。對于提出的問題,可以小組討論,小組探究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催化劑的催化作用。讓學生知道工業上大量制取氧氣的方法。認識到實驗研究的要想更加具有深層次的認識,離不開提升學生化學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全員參與的良好合作氛圍
教師和學生在傳授知識和接受知識過程中相互都有合作和交流才是成功合作教學的形式。為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總是去運用各種的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在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相互合作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共同進步。教師是參與引導小組合作的人,在適當的時候指出學生的錯誤和不足,為了促進師生之間的友誼,對于小組之間的討論也可以積極參與,才能有良好的教學氛圍。
拿《燃燒和滅火》這一章的教學來舉個例子。教師要合理利用好PPT課件展示關于火的一些圖片,也是一段對于火描述的文字,也是可以是一場火焰燃燒的視頻,充分地激發學生探索欲望。接著自由分組,小組去尋找或者制造一種燃燒的物質,在點燃這種物質的時候,給個限定的時間讓燃燒停止。接著老師要讓學生總結關于物質的燃燒有哪些因素影響。教師最后進行演示實驗時,讓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讓學生知道一個物質的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得滿足。同時可以通過布置有關必火的作業,讓小組進行討論和探究,甚至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去驗證滅火原理是否準確。在學生的合作中交流討論,提升合作與創新意識。讓探究過程體驗更加明顯。通過實踐加深了學生對燃燒和滅火原理的理解,也更好地用實踐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深度學習的能力。
三、結束語
由上可知,教師需要以化學知識作為基礎去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不斷完善教學策略。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要逐步激發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體驗生活化的化學課的學習熱情,讓趣味的課堂成為增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底層基石。去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為祖國培養具有高能力的有為青年。
參考文獻
[1]錢研士.初探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深度學習的引導[J].化學教與學,2020(03):84-86.
[2]黃超,代建軍.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實施路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9(10):102-107.
[3]康園園,鄧峰.落實化學核心素養提升課堂育人功能——以“常見的酸和堿”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1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