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采
【摘要】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種資源借助信息網絡技術撲面而來,深刻地影響著包括教育教學等在內的各行業各領域的發展。如何有效地篩選、整合、利用各種資源以服務于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應是民族地區高中歷史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其中歷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既是現實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發展的必需。本文主要從思想認識、資金政策、提升渠道等方面,就提升民族地區高中歷史教師信息素養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師;信息素養;大數據時代;民族地區
中圖分類號:G6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0-0044-02
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海量數據和資源出現在我們周圍,如何對數據和資源做好分析、篩選、歸類、整合并運用以創造價值,應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在民族地區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選取應用適合具體學情的數據和資源以提升歷史教育教學質量,為此需要教師注重提升信息素養和能力。
一、思想認識上重視信息素養的提升
一是歷史學科的教育教學需要我們重視信息素養。所謂“論從史出”,然“信史難求”。歷史學科的重要特征就是以大量的歷史資料為載體,并對其進行分析理解,以史為鑒,以使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更趨理性美好。但在大數據時代,各種真偽難辨、虛實結合的信息大量地充斥在網絡之中,很容易影響和干擾高中生對正史的認知和理解,影響他們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建構和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為此,高中歷史教師除了講授教材內容外,也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和鑒別各種歷史信息,以提高學科素養。
二是新時代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學應通過學科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培育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綜合能力。為此教師需要首先成為學習型、創新型的專家型教師,即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而當今時代,借助網絡途徑學習提升可以說是最便捷高效的方式之一,那么,對信息素養的提升也就顯得非常迫切。
二、資金政策上爭取信息技術軟硬件的支持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也必須借助一定的載體。一方面,對于高中教師本身而言,可購置一些基本的硬件,如電腦、攝像機、數碼相機等,并盡可能掌握一些常用軟件,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辦公軟件、會聲會影、Photoshop等;另一方面,民族地區高中學校應努力爭取資金及政策的支持,加強硬件軟設施的配備和信息化建設,為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準備好前提。如教師辦公室及授課教室的計算機配置、校園網絡等,還應對當前設備進行升級換代,使其更加便捷。當然如果因資金等因素限制無法及時實現設備的更新,也得保證有專門的人員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維修護理。此外,還需要必要的軟件支持,如各種優質教育網站的開通使用、資源庫的建設等。其中在歷史學科資源庫的建設方面,應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將當前分散的資源進行搜集選擇并系統地優化整合,努力實現資源共享,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
三、提升渠道上注重多渠道多層面的努力
在提升渠道上,主要包括如下方式:一是向學科內部或校內其他擅長或精通信息網絡技術操作及應用的教師虛心學習;二是積極參與線下的各種信息網絡培訓;三是認真參與各級各類網絡培訓。為提高培訓效率和質量,我們建議:首先,相關部門在進行培訓安排時應盡可能選擇高質量、具有時代性的網絡培訓項目;其次,學校應保證教師有條件、有時間和精力參與培訓;最后,在安排培訓任務時盡可能有針對性,安排有此方面需求的教師進行培訓。當然,歷史教師還應注重平時自主地進行專門性的學習。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信息素養的提升還需落實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所謂實踐出真知,而不能將提升僅停留在口頭上或者體現在培訓任務或數據中。因為它不僅關系著歷史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師的專業成長,更事關高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未來的成長發展,也關系著民族地區的長遠發展。這就要求包括教師自身、學校、政府以及社會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協調配合,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梁勇.信息時代的教育需要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Z2).
[2]吳穎惠.信息技術素養:未來教育對教師的挑戰[J].教育家,2020(12).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