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材是提升寫作質量的重要基礎,小學生因為年齡小,閱歷淺,且不善于積累素材,導致其寫作不僅空洞且無說服力。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并教會學生掌握積累素材的方法,這樣才能為日后的寫作學習打好基礎。文章分析了素材積累在小學生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了小學生語文寫作的現狀,并提出了有效解決策略,希望能為小學語文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素材積累;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3-0055-02
小學作文教學存在很大的難度,教師必須通過正確的教學方式才能實現小學作文教學水平的提升。素材的積累既對小學生提升寫作水平有幫助,又對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本文正是基于此,通過分析探討,旨在提出有效策略,希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素材積累的重要性和價值,提高其積累素材的主動性,為其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素材積累的重要性分析
新課改的實施對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以新課改要求為標準,不斷落實并優化課堂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其日后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不少教師忽視了素材的積累,只重視對寫作技巧的介紹。這樣一來,不僅會讓學生偏于技巧,缺乏內涵,也會讓學生的寫作思想出現偏差,繼而導致其寫作水平難有大提升。
在寫作教學中重視素材的積累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思考和理解能力,同時還能讓小學生寫作言之有物,避免難以下筆的情況出現。另外,正確引導學生積累素材還能降低寫作訓練難度,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其寫作的樂趣。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素材積累的現狀分析
1.教師自身素養高低不一,影響教學水平
不同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導學生積累素材方面有不同的表現,究其根本,主要在于教師的素養高低不一,導致教學效果不一樣。教師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過于重視技巧,忽視對素材的積累,導致學生思想也出現偏差,繼而出現對寫作理解較淺,難以真正把握寫作要領的情況。另外,教師自身專業知識與文化修養的不同也會導致學生在素材積累的渠道和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從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
2.學生缺乏基本功訓練,對積累素材的重視度不夠
要想真正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除了要積累素材,還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大部分教師在這方面的教育都是缺乏的,很多教師都以固定思路和模式去傳授寫作技巧,這樣能讓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提升成績和教學水平。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除了讓學生缺乏基本功之外,也會導致其對積累素材一事極為輕視,從而造成未來寫作言之無物,難以下筆。同時,因為缺乏素材積累意識,即使面對優美詞句,小學生也不會主動將其摘錄下來,導致資源浪費。
三、加強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素材積累的有效措施
1.注重生活體驗,拓展素材積累渠道
(1) 結合生活實際積累寫作素材。小學生因為閱歷淺,經驗不足,難以達到文思泉涌的境界,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無法幫助學生達到這樣的境界。教師在講解習作技巧之時,完全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通過體驗生活、融入生活,讓習作成為生活需要,讓積累素材成為生活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或者是周末的時間游覽附近的景區,從自己所見所聞中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描述,這樣既能保證素材的新鮮有效,又能保證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獨一無二。
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我愛家鄉的XXX”時,
可以先組織學生開展系列活動,如帶領學生參觀家鄉的名勝古跡,通過訪問長輩、查閱資料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家鄉的變化和習俗,為學生寫作積累素材。教師也可以借助家鄉的節日文化幫助學生了解家鄉的節日習俗,從而幫助學生對素材進行積累。這種方式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的能力,讓學生自由表達思想和見解,繼而豐富作文,使其有血有肉,真情流露。
(2)增加動手實踐,加強素材積累。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感受之后更容易加深對事物的了解,品味其中的樂趣,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比如,關于家鄉的習俗的寫作訓練,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做一做的方式去親自體驗家鄉的特色,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擁有一定的感染力。再比如,在寫觀察日記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人種下一粒種子,然后通過每天記錄植物從種子到長大的過程積累素材,這樣的寫作素材更具有說服力。
(3)加強交流,擴大素材積累范圍。在習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引導其進行觀察、訪問,并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習作素材。之后各個小組在班上分享自己所得的素材和心得體會,通過展示交流的方式,擴大素材積累的范圍,讓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不過,部分教師并不重視這一點,展示也僅僅是走過場,這樣的做法極不可取。對此,建議教師重視這一點,并積極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這對培養學生的素材積累能力非常重要。
2.教師主動提供,引導學生正確積累素材
小學生因為缺乏閱歷和經驗,對素材的積累力不從心。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樹立積累素材的意識,掌握積累素材的方法。同時,通過有效的課外讀物推薦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教學,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語感,積累素材積累的經驗。另外,小學生了解的課外讀物有限,家長也未必能提供幫助,此時若教師起不到積極引導作用,將很難推動學生素材積累活動的進行,自然也無法讓學生領略素材積累的價值。這是主張教師向學生主動提供寫作素材的原因所在,也是其價值所在。
3.重視閱讀,拓寬素材積累渠道
閱讀是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培養學生素材積累習慣,幫助學生提高習作水平。所以,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學生重視閱讀的意識,拓寬其素材積累渠道。比如,在閱讀課堂預留十分鐘,讓學生把近期抄錄的好詞好句拿出來分享,或者留足時間讓學生把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優美詞句摘抄下來。這樣既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效率,又能拓寬素材積累渠道,提高其寫作水平。
4.結合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素材積累渠道
網絡資源是當下教師教學不可缺少的資源之一,它既能豐富教學資料,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教學平臺等將自己平時整理的好詞好句分享給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管理軟件將自己摘錄的內容上傳到平臺,分享給大家。這樣既能實現資源共享,又能豐富學生的素材庫,讓學生積累素材的效率更高。互聯網模式還能讓教師看到學生的進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就,提升學生的榮譽感,繼而提升其主動性和參與度。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會愿意主動加入素材積累的隊伍當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5.鼓勵學生課后多閱讀
課后閱讀對小學生積累素材也有很大的幫助,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并將優美詞句抄錄下來。另外,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有很多值得閱讀的經典名著,比如,《朝花夕拾》《西游記》《水滸傳》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去進行全本閱讀,并寫相應的讀書筆記和感想,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又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語感。
6.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也會影響學生在素材積累方面的進展。對此,教師要定期參加在崗培訓,通過培訓來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思想認知,提高專業能力,為學生帶去更多全新的素材積累方法。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提高職業修養,不能輕視素材積累,要起到榜樣作用,這樣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去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教學水平。
7.建立有效評價機制,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要根據學生素材積累的情況給予適當的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鼓勵學生為了榮譽而不斷努力。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來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質量和效率。競賽活動的開展還能進一步增加學生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推動班級良好風氣的形成。
結 語
小學生要想寫出優美動人的作文就必須讓自己積累足夠多的素材,這樣才能在寫作過程中文思泉涌,創意不斷。不過,素材積累非一日之功,小學生因為耐性差等原因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正確引導、積極梳理,鼓勵小學生多閱讀、多積累,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有血有肉,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會因此而得到極大提升,從而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千軍.重視素材積累 提高寫作水平——小學作文教學素材積累探索[J].學周刊,2019(11):123.
[2]張丹麗.重視素材積累 提高寫作水平——小學作文教學素材積累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9):146.
[3]包久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習作素材的途徑[J].華夏教師,2018(25):22-23.
作者簡介:陸美歡(1981— ),女,壯族,廣西德保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