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成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文結合2018年粵教版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材,總結了構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需要選擇的教學策略與具體實施的方法,包括在班級實施分層教學,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共同發展;充分利用課堂課后時間,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結束時,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總結;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精心設計有趣的教學環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等內容。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策略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旨在培養初中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甄別、提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現代教育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參與,所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充分激發學生潛能,開發學生智力,拓展學生視野,營造高效和諧的課堂,利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一、實施分層教學
一個班學生的學習水平是存在差異的,教師需要兼顧優秀學生和后進生的學習,在保障總體教學完成的基礎上,為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進行課堂評價時也要注意學生已有知識水平上的差異,注重相對性評價,看到學生的進步。比如,在學習2018年粵教版初中信息技術《設計動畫角色》時,教師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開指導,對于已經接觸過相關知識,具備一定實際操作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較復雜的動畫角色,任務難度可以稍微高于其自身水平,具有一定挑戰性,培養學生挑戰自我,攻克難關的精神,使學生的作品更加豐富,更具欣賞性。而對于沒有接觸過動畫制作,也不熟悉相關計算機操作的學生,教師需要有目的地引導其設計基礎的動畫角色,并確保為其提供充足的從旁指導,避免他們因為操作中的困難或困惑而產生畏懼心理,無法開展接下來的學習。
同樣地,教學評價也需要因人而異。對于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特別是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增進其學習的信心。對于沒有順利完成任務,但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積極認真,敢于嘗試的學生,也要給予充分的鼓勵,使其不害怕失敗,愿意繼續努力學習。
二、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雖然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內容十分基礎,但相關主題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能力有計劃地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技能。比如在學習2018年粵教版初中信息技術“確保安全上網”時,教師在課上對互聯網的連接、安全防護等內容進行講解以后,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有效搜集信息”“什么是網絡安全道德”“如何文明上網”等問題,并回家搜索相關內容,將獲得的信息歸納整理,作為下節課上分享的資料。
或者,教師可以在進行單元教學時,先讓學習回憶已學內容的要點,找出已學內容和本課內容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總結其中的規律。比如在學習2018年粵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動作補間動畫的制作》《形狀補間動畫的制作》兩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詳細講解前一課的操作要點,然后在下次課前,讓學生預習后一課的內容,分析兩節內容的共通性與差異性。在課堂開始之初,讓學生嘗試自己進行相關操作,詳細記錄自己的操作步驟,標記操作過程中的難點或困惑之處,隨后與教師進行溝通,解決問題,加深印象。
三、重視課堂內容的總結
在一堂課臨近結束時,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總結。需要注意的是,在做總結時,應避免教師直接將本課知識點托盤而出,而要引導學生回顧教學環節和所學內容,自己進行總結,然后教師再進行補充和整理。比如,在學習2018年粵教版初中信息技術《逐幀動畫的制作》時,教師應遵循動畫制作的順序為學生展示逐幀動畫制作的過程。教師在講解完制作過程以后,可以安排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操作練習,引導學生將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報告給教師,然后統一對這些問題進行細致的講解和操作上的示范。最后在接近課堂結束時,邀請學生對剛剛的操作過程進行說明,可以以口頭匯報的形式,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展示。然后教師整理歸納學生的觀點,補充操作中的易錯點和相關知識,深化課堂內容。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除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還應該合理利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互相交換觀點,深化對某一課題的理解;可以進行思想的碰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產生出乎意料的精彩結論;可以增進學生群體之間的合作交流,拉近同學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比如,在學習2018年粵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動畫劇本的編寫》時,教師在講解清楚相關知識要點后,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動畫劇本的編寫。分組之后,教師要明確說明評分原則,引導每一個學生在組內擔任特定任務,合理分工,積極合作。在小組編寫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各小組的進度,提供必要的協助。在小組劇本基本形成時,要求學生先進行作品的自我評價,然后綜合各位成員建議進行劇本內容或形式的調整,最后進行小組作品展示。成果展示時,教師可以邀請各小組代表說明動畫劇本的主要框架與具體內容,以及在編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措施,然后請各位成員分別談談自己在編寫劇本過程中的收獲。
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初中信息技術的內容較為基礎,涉及大量關于信息技術的基礎性理論知識,這些定義概念類的知識比較枯燥。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相關內容,進行熱烈活潑的討論,踴躍發表自身觀點,教師需要注意對課堂氛圍的構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2018年粵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動畫基礎知識》時,涉及許多定義概念的介紹,內容較為抽象,如果教師直接進行相關內容的口頭解說,學生不容易理解,還可能產生畏難心理,抵觸接下來的學習。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利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則動畫短片,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了解動畫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出本堂課的主題。教師也可以在看完短片后,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他們思考動畫制作的原理和過程,對本科學習內容做出預測。學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分享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每一位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信息技術學習。
一堂高效的初中信息技術課,不僅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還需要教師全面分析班級學生的特點,充分把握新時代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全身心投入到課堂的構建與設計中,在最微小的教育實踐中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捕捉學生的學習需要,切實提高初中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趙海艷.初中信息技術高質課堂構建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12):117-118.
[2]翟富德.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4(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