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秀
摘 要:對于通常所說的數學學習而言,具備較強的思維活動特征,而思維活動的主要載體就是語言,因此,我們通常在完成數學學科的學習任務期間進行的交流活動以及相互溝通,均是建立于語言基礎之上的,強化小學生對于數學科目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不過從整體上來看,大多數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要稍微弱于直觀的形象思維,所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是比較困難的,作為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老師,需要結合“研創學習”的相關理念,從多方面入手提升小學生們的數學學科語言表述能力,這是深化小學生們的數學學科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研創學習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學生在交流途中需要盡可能有條理且清楚地表述自己對某事物的看法和觀點,并且學著掌握邏輯性的語言對數學知識進行討論和質疑。數學學科使用的語言和平時使用的語言不完全相同,是借助數學上的概念以及判斷實現表達的邏輯性思維語言形式,具備較強的多樣性特征,文字、圖形等都可以作為數學語言。除此之外,因數學學科的特征影響,數學語言自身具備較強的抽象性特征以及簡潔、準確的特征,盡管小學階段的學生具備較強的形象思維,不過邏輯思維上相對比較弱,很容易出現不嚴謹或者不規范表達數學語言的問題,導致交流發生問題。本文將立足“研創學習”理論,針對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的策略展開探究,旨在為小學數學老師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一、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意義
其一,立足“研創學習”理念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過程,可以較好地深化小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并記憶數學語言,進而理解數學學科的相關概念,理解數學題目,借此探索數學習題的解決方案,再反過來作用于數學邏輯思維,在不斷的良性發展和積極探索中,深化學科素養。
其二,能夠幫助小學生提升自身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在“研創學習”理念下,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并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深化記憶,老師在針對數學語言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指引學生學會將較為抽象、虛擬的數學語言通過自己的理解轉化成熟悉且容易掌握的圖形語言,從真正意義上理解并熟悉相關知識,在此期間,學生通過讀、寫、畫等實踐操作活動,提升了動手能力,也將數學語言轉化成了具象化的行為,更有助于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二、立足“研創學習”培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一)重視積累,奠定培養基礎
作為老師,需要高度重視教學中數學語言的積累過程,特別是可能會起到疏導思維的語言需要更加重視。根據“研創學習”理論的指導,老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并整理學習中學生可能會遇到的疑難點以及轉化語言的關鍵環節、提升內在知識儲備的途徑等,幫助他們逐漸掌握在學習中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將“敢于創新思考”和“能夠研究分析”貫徹到整個教學進程當中。除此之外,針對數學習題的題型予以分析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語言,所以,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試著理解某個典型題型的思維模式以及考察目標,借助數學語言自身的邏輯性和基本規律來解釋并闡述問題內涵,從多個維度入手逐漸強化思維能力以及應對考試技巧。
比方說,“概念模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指導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展開有效的模擬和分析,最后自行使用合適的數學語言予以表述并予以推導,強化問題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除此之外,針對一些比較特殊的計算,可以現將其轉化成學生們比較熟悉的模型來加強記憶,比方說,“梯形面積計算”中,針對計算公式,老師可以將兩個梯形進行拼接,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將一種具象化的語言符號轉化成另一種熟悉的具象符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同時也提升了語言表述能力。如果是針對題型予以描述,還需要對訓練要求予以進一步細化,強調邏輯性,不能過于跳躍。
(二)合理引導,提升表達能力
在數學學科的教學活動中,算理教學屬于比較重要的部分,是否能夠讓學生盡快掌握算理的表達方式,需要不斷提升數學語言的表達水平,令學生能夠使用合適的語言形式闡述算理,滿足邏輯關系。在老師教學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某個知識點的思考和理解,不但能鞏固舊知識,還能夠提升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令其數學思維得以全面發展。與此同時,還需要做好知識體系構建,妥善處理局部知識以及整體知識之間的聯系,指引學生逐漸感悟數學所具備的整體性特征,從不同的視角予以分析和理解。
比方說,“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學習之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整合關于不同方法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撰寫小論文促進全班內部交流溝通,從組合圖形基本概念理解開始,依次介紹輔助線求法、平移計算求法、合并求和等方式,參照自己在完成習題中的經驗舉出典型例題作為論據;小學生們陸續完成小論文之后組織交換閱讀,并擇優展示在班級中供學生相互學習。根據“研創學習的理念理解,小論文撰寫的方式,是對課后復習方式的創新,能夠較好地強化小學生們的數學語言表述能力,而且在相互溝通和交換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們也提升了團結協作、相互學習的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三)創造機會,鼓勵實際應用
通常在完成數學學科的學習任務期間進行的交流活動以及相互溝通,均是建立于語言基礎之上的,強化小學生對于數學科目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想要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數學語言的掌握能力以及形成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鼓勵他們形成良好表達習慣,就要將培養和關注度提升到較高的程度上,并且保持長期堅持。由此,在教學中老師需要給學生創建較多的表達機會,例如各種概念和圖形的內容,可以組織小型的交流會,令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語言。僅僅依賴老師授課,學生是較難豐富語言系統的,自然也很難深刻理解新的知識。因數學學科的特征影響,數學語言自身具備較強的抽象性特征以及簡潔、準確的特征,想要實現學生表達語言能力的培養策略,除了剔除枯燥知識之外,更多的是要創建交流表達的機會。
立足于“研創學習”相關理念,學生之間的小組研究和討論是符合其要求的,而且能夠全面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在和其他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中,提升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比方說,學習“四邊形周長計算”中,老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小組,之后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各自的四邊形學具邊長,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認知四邊形,認真觀察,深入思考,大膽表達,逐一求和并反復計算,之后,指引學生們借助自我表述、組織討論、師生交換意見、全班整合分析的途徑來完成數學語言的學習和正確運用,有效提升表達語言的綜合水平。
結 語
綜上所述,立足于“研創學習”的理念,提升小學階段學生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除了會影響到目前階段的數學學習,還可能會對其未來學習其他理科學科知識的過程產生影響,與數學思維形成有密切聯系。所以,從整體上來看,老師需要高度重視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措施予以強化,不斷提升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艷.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013):78.
[2] 莫新強.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