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初中數學線上線下教學高效融合的途徑,認為線上線下教學融合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學質量,認為教師應遵循構建師生交流平臺、制作教學視頻、開展集體性探究活動的線上線下教學高效融合的基本思路,通過周密的準備工作、投放課程資源以及線上線下監督管理,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高效融合。
【關鍵詞】初中數學 線上線下教學 高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5-0126-02
線上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在各個教育階段獲得了實踐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線上線下教學的高效融合,關鍵在于如何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效銜接,使二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線上教學的開放性、多樣性以及高效性對于學生而言更具吸引力,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教育軟件為學生搭建線上教學平臺,供學生學習、討論;線下課堂師生可以面對面溝通交流,更為直接、有效,因此可以通過線下教學對學生反饋的重難點內容進行解答,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以及運用所學內容。將線上線下教學無縫銜接,發揮二者的優勢,能構建高效課堂,全面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水平。
一、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的優勢
(一)充分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作為線上教學內容的主要提供者以及線下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和優化,將教學內容進行精簡以及細化,為學生線上學習提供指導,同時也要總結和歸納學生線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線下課堂教學中予以解答。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參與每一個環節,包括提供課堂資源以及整個過程的引導和管理,最終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從這方面來看,教師的工作強度以及投入周期要高于傳統教學模式,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充分激發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受益者以及全程參與者,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學習當前的課本內容,同時還能通過互聯網學習相應的外延知識點,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需要獨立自主完成全部學習過程,然后總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線下課堂教學環節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從而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教學內容,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對于互聯網的了解比較多,習慣于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因此,線上教學的模式更契合當代初中生的特點。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自主學習,對于重難點內容可以重復學習,對于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向教師提問或者與同學共同探究,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線下課堂教學環節的反饋適時調整教學計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二、線上線下教學高效融合的基本思路
線上線下教學的高效融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雖然會借助互聯網開展教學,但并沒有與線下課堂教學形成完整的有機體,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處于相互割裂的狀態。首先,教師要利用微課或者QQ、微信等工具構建一個師生交流平臺,便于教師投放線上教學資源以及師生之間進行無障礙交流。其次,教師需要制作教學視頻、電子課件等線上學習資料,在課前將資源上傳至平臺,學生利用移動終端設備觀看教學視頻進行學習,并做好筆記,對于存疑的部分可以在線上與同學或者老師交流,不懂的內容也可以反復觀看。最后,教師要在線下課堂環節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性探究活動,對于線上學習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相互探討,如果有學生可以準確解答,則由學生負責講解,教師負責補充,如果學生自身難以解決,最后由教師負責講解。學生課后可以再利用線上學習資源進行鞏固復習,并相互交流經驗,強化記憶。
三、智能時代初中數學線上線下教學高效融合的策略
在以往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互聯網技術僅僅是作為部分教學資源的載體,在線下課堂教學中并未完全發揮作用。部分學校雖然利用互聯網開發了線上課堂資源,但是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這導致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得不到引導,教師也無法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實際教學效果相對有限。本文主要研究以互聯網智能教育平臺為基礎,線上線下教學高效融合的教學模式。
(一)做好前期準備
要讓學生適應線上線下高效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師首先需要設計好線上學習模式以及線下課堂教學環節,然后嘗試采用新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評估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以及實際教學效果,比如這種教學模式是否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有所提升、這種教學模式是否適合初中數學教學,根據評估結果對所有教學環節進行重構和優化。此外,教師要提前熟悉線上教學平臺,熟練掌握操作流程以及各項功能,比如上傳課件、教學視頻,與學生進行互動,等等,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互聯網智能教育平臺可以選擇網易云課堂、釘釘云課堂等,這些平臺經過實踐檢驗,可以有效滿足初中數學線上教學的需求。
(二)投放課程資源
投放教學資源主要是將教學所需的視頻資料、電子課件、知識圖譜、在線作業以及在線測試題等按時投放至網絡教育平臺,以供學生進行學習。關于教學資源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課前預習課程資源,二是課后復習課程資源。學生在線上平臺預習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視頻講解資源、在線測試題目、知識圖譜、在線作業,以此引導學生有效進行預習;通過線下課堂教學后,學生在課后復習環節需要向教師提供電子課件、在線考試等內容,以讓教師及時獲得教學反饋。
教學視頻是學生線上學習的核心資源,教師要提前錄制好視頻資料,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鐘左右,視頻主要講解重難點內容,學生結合知識圖譜可以完整地了解當前教學內容,并初步掌握重難點內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在線上視頻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思考,因此,視頻與線上測試題應交叉設置,以此檢驗學生對前一部分視頻內容的掌握情況,促使學生集中精力。
知識圖譜主要指導學生開展線上自主學習,教師將當前教學內容進行細化、精簡,整理出知識脈絡,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環節可以基本構建起知識體系,對教學內容形成全面的認識。
在線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的重要方式,通過設置在線作業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在線下課堂教學環節做好相應的準備,重點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線作業可以分為課前作業和課后作業兩部分,課前作業主要針對學生課前預習環節,課后作業主要針對學生課后復習環節,這不僅能檢驗學生預、復習的效果,還能反映出學生存在的問題。
電子課件指的是教師在線下課堂教學環節使用的課件,課后教師可以將電子課件上傳至網絡教育平臺,供學生在課后復習環節配合視頻資料進一步掌握教學內容。在線考試主要指針對當前教學內容設置適當數量的題目,旨在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反映出學生的薄弱環節,為復習提供思路。
(三)線上線下監督管理
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涉及的環節較多,分為線下和線上兩部分,教師作為主要參與者之一,不僅要負責提供學習資源,同時也要負責全過程的監督與管理。首先在線上學習環節,教師需要對學生學習當前課程的訪問途徑、共享資源情況、知識理解途徑、學習興趣習慣以及學習頻率進行有效分析和深度挖掘,根據平臺的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對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其次在線下課堂教學環節,教師一方面要根據平臺反饋結果重點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一方面要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
教學監督考核方面,教師首先要制訂線上學習成果的評價標準,既為學生線上學習過程提供必要的引導,又起到一定的監督效果。在線下課堂教學環節,為檢驗學生線上學習的成果、鍛煉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開展強化訓練。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在教育領域的深入應用,為初中階段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線上教學的優勢已經在實踐當中被證明,而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模式也具有獨特的優勢。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高效融合不僅符合當前教育領域改革的趨勢,同時也更加契合當前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線上線下教學的高效融合,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設計合理的線上線下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料,在線下課堂教學環節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集中講解重點內容,解答學生的問題,以此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完美銜接。
【參考文獻】
[1]謝正蘭.“互聯網+課堂”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5)
[2]陸東芳,謝煥景,史云曼,熊慧錦.基于云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
[3]霍迎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與對策研究[J].好家長,2018(81)
[4]郭慧君.高等數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9(11)
[5]李小鵬,馮嘉琪,李龍飛,鐘永江.用信息技術支撐中學數學智慧教育的案例設計——以《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一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Z3)
[6]張華云.淺議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8(2)
作者簡介:陳寧(1978— ),女,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數學教學、班級管理。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