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成炳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逐漸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一種新型在線教學模式一一微課在教育領域活躍起來。微課是在信息化進程和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將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合二為一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微課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作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微課;信息技術
教師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的課堂叫做“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
一、微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微課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微課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都是很好的工具。課前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選擇微課,讓學生在課前觀看,為新課做好準備。微課短小精悍,一個議題,一個重點,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非常適合學生自學。微課也適應不同的學生,視頻播放快慢課一調節,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的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
(二)微課有利于教師的教學
微課可以使教師教學效果更好,教師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運用微課特有的動態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對本節重難點做點撥。此外,制作微課就是微研究的過程,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制成微課,簡單實用,本身就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業務成長。
(三)微課有利于課后輔導
學生課上沒有聽懂的內容,回家可以運用微課繼續學習、復習,有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家長輔導學生也更加方便,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教學重點,難點。由于視頻可以反復播放,使那些平時反應慢的又羞于發問的學生能夠從容的反復觀看,較好的解決了后進生的轉化問題。
二、微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應用于概念教學中
將所學概念直接制作成微課。一方面,教師可以課前下發視頻、學生自學,課上處理相關練習、鞏固提高、檢測反饋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微課教學模式即“翻轉課堂”模式。另一方面,在公式課學習中,教師也可以將課本上提供的公式推導過程制成視頻,課前布置學生完成自學。課上則引導學生采用其他方法推導公式。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前者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習的維度,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有些數學概念學習的過程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只有學生親身嘗試,才能經歷和感受到其中奧妙。如果只是一味讓學生自學,則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和效果,因此,此模式應選擇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明了、學生自學難度不大的進行應用。第二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有效拓展課堂學生的思維容量,讓學生思維更加豐富,同時也為學生發揮主觀積極性提供了平臺。在此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質疑、評價的能力。多種方法推導,給學生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和進行比較選擇的余地,能起到“一題多解”的效果。
(二)應用于典型習題中
典型習題的練習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典型習題的精髓,才能舉一反三,學會所有相關習題的解法。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找到或者自己去創設一些典型的例題,例題的特點是一定要有代表性,在解答該例題的過程中訓練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講一道題就相當于講了一類型的題,在講授典型例題的過程中就可以使用微課視頻,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自己總結習題的特點。例如,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一章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準備好“點與直線”、“點與平面”、“直線與平面”之間關系的典型例子,制作成一個視頻讓學生對整體知識點有個印象,讓學生大致明白點、直線和平面之間的意義,之后復習中,教師可以制作一個讓學生操作的小動畫,讓學生指出點與直線、點與平面、直線與平面之間的關系等,學生還可以在觀看視頻之后進行實驗,直觀看到三者之間的關系。微課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優秀的微課資源可以降低學生的預習難度,讓學生快速較全面地了解即將學習的知識。
(三)應用于復習指導中
在課堂上,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完全掌握復習的內容的。同時,課堂復習受時間的制約,也不可能把所有題型都復習一遍,特別是一些拓展題,它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課堂上卻很難展開來講。而課后,學生卻有充足的時間來學習這部分內容。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的課后學習更有效呢?利用微課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在回家之后,到班級群中下載這些微課,學生通過微課向數學拓展題進軍,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深刻素養更全面。總之,利用微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在復習課上,我們要有意識引入微課教學,以提升數學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薛森強.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04.